《三国志》同义词研究 本文在回顾总结以往同义词研究的基础上,在现代范畴观的指导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同义词进行了重新界定。而后,以新的界定为指导,对《三国志》中的同义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进行了完全归纳,展示了《三国志》同义词的面貌。同时,选取25组同义常用词,运用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纵横两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各组成员从先秦至魏晋在各个历史层面上的异同,以及其基本范畴词的递嬗演变。全文由五部分构成,分为七章: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是在回顾总结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之后,在现代范畴观的指导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同义词进行重新界定。我们认为,同义词是一种原型范畴,人们对同义词的知识来自于对其意义所指和使用的认知,因为认识到其间的相似性,所以聚合出了同义词。同义聚合就是由认知引发的,以典型为原型的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的聚合。同义词就是这基于“认知经验相似性”而归纳出的横向义位聚合中的成员。除此之外,主要还对同义词的产生之因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主要对《三国志》中的同义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了完全归纳,整理出了《同义词表》;同时,从“词类分布”“语义分布”“音节分布”“差异性特征”诸方面对《三国志》同义词进行了分类和解析,以图展示《三国志》同义词的面貌。 第三部分(即第三、四、五章),选取25组同义常用词(10组名词、5组动词、10组形容词),运用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纵横两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各组成员从先秦至魏晋在各个历史层面上的异同,以及其核心范畴词的递嬗演变,对所发现的前人失、误之处随时进行了补正。 第四部分(即第六章),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三国志》同义词的研究功用进行了再探讨,对一般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和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研究的区别进行了总结,对同义词和同源词以及同义词和古书中的重要用字现象(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即“附录”章),对本研究中所发现的和《汉语大词典》相关的问题分“增补条目”“增补义项”“释义不周”“缺少例证”“首证较晚”以及“其他”六类进行论述,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不断完善尽绵薄之力。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为: ◎在现代范畴观的指导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同义词进行了重新界定、对同义词的产生之因进行了重新认识。 ◎对《三国志》中的同义词进行了相对穷尽的归纳构组,共归纳出829组同义词,其中名词类308组,动词类401组,形容词类120组,并进行了词类、语义、音节、差异性特征等方面的分类论列,首次勾勒了《三国志》同义词的面貌。 ◎对“疾、病”“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a73961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