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前期(1927--1937)。 1927年3月开始写作《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轰动文坛。 《灭亡》的主要内容:作为巴金文学创作的起点,《灭亡》真是地写出了当时作家的苦闷、孤寂、矛盾、惶惑的心情,写出了自己认识的、了解的、向往的革命青年,反映了革命处在低潮时期部分渴望革命而又没有找到正确出路的知识青年亢奋焦躁的情绪。 《灭亡》是奠基作,是巴金漫长文学创作生涯的起点。 1929年底,巴金回国,定居上海,1929年到1937年是巴金创作丰收的年代,共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死去的太阳》、《新生》、《雾》、《雨》、《雷》、《电》、《砂丁》、《萌芽》、《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利娜》、《家》);10部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将军集》等);9部散文集(《旅途随笔》、《海行杂记》、《点滴》、《忆》等)。 中长篇小说的主题:攻击专制制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小资产阶级革命青年的生活,对革命斗争道路进行探索。其中,《家》是巴金创造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 巴金散文多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创作,洋溢着作者强烈感情,抒情气氛浓郁,爱憎分明。没有含蓄,没有幽默,没有技巧。单纯、热情、坦白、明朗,语言朴素、流畅。 文学创作的后期(1937--1949)。 1、1938年2月创作了《春》。 2、1940年5月创作了《秋》。 3、《春》、《秋》进一步从各方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控诉了封建专制和礼教制度的罪恶。 4、1940年7月开始往返于抗战大后方,写了中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室》、《寒夜》以及一些短篇小说。 《寒夜》的艺术特点:没有政治说教,凝聚着作家抗战八年的丰富生活、血泪的感受、深沉的思想感情,它改变了作家早期作品中过多的抽象议论的笔法,更趋于对现实生活的客观真实的再现以及对人物心灵的细腻刻画,让形象说话,因而作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 《寒夜》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现实主义阶段,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进入第二个高峰期。 5、1947年进入文学创作的沉默期。仅仅编成了一部散文集《怀念》和翻译了一些作品。 第二节:巴金的思想 一、巴金思想的变化过程有三个阶段。 1、摆脱封建地主家庭生活,滋生、萌芽民主主义思想。 2、从“五四”运动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 (具体说来,是以爱国主义作为推动自己的原动力,以“爱人类”为基础,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理想,以反封建、反专制为核心。它由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等多种因素构成。反强权、反专制、反压迫、反剥削的民主精神成为他这时期整个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凝聚力的内核。就巴金思想的主要精神实质和主要特征来说,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为其主要内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占有主导地位。) (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他全部创作活动、激情和力量的源泉。) 3、彻底抛弃无政府主义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巴金的思想和创作不断发生变化,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不断减弱。写于三四十年代的《激流三部曲》和《抗战三部曲》中的革命民主主义特色在不断加强,无政府主义在不断减弱,写于抗战前后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作品已经看不见无政府主义的影子,表明巴金经过一段寻求真谛的痛苦历程后,已经与无政府主义思想分道扬镳了。) 二、民主革命时期巴金思想的主要特点以及复杂性。 1、巴金的爱国思想有特定的内容。 2、人道主义思想。 (基本核心:忠实的生活、正当的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为了人类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3、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出现在欧洲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潮,它是各种思想的大杂烩,其中既有进步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及至共产主义的成分,也有消极的、空想的、反马克思主义反动思想因素。) (巴金是从救国救民、反封建专制、反军阀强权政治的角度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克鲁泡特金提出的“无平等则无正义,无正义则无道德”的伦理公式把“正义、平等、自我牺牲”与无政府主义的理想糅合在一起,成为巴金遵循的道德标准。) 无政府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积极影响:他在作品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强权政治的黑暗,充满着对反动势力的强烈憎恨,为建立理想世界而斗争。他作品中正面歌颂的大多数人物都有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真理的崇高品德,他们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正义的事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ec6e8dec3a87c24028c4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