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3)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数学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已成为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更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4)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和学好数学,必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分析归纳总结中不断深化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等,从而运用良好的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都能热热闹闹地上好教研课。然而还是发现有部分教师不能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为了知识点而教学,而所谓的过程性、情感性目标的达成方面仍然有很多欠缺,表现为因为教材中有这么个过程而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个过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深入的、理性的思考,使学生思考肤浅,能力得不到发展。国际上早已把“数学式思维”模式列入终身可持续发展计划。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学习活动的本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2)从心理学角度看,数学思维能力是抽象的,高难度,需要经过问题的提取,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运用数学式的思考方法进行探索与创造。经常性地进行数学思考,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激活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更理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数学式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3)《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结合以上理论依据联系我校教学实际来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条件,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其它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时代的要求。人类进入了21世纪,数学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形成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如数学物理,数理化学、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理地理学等。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为农村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充足的理论支撑,我们对初中数学教育充满热心,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充满责任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们定会在探究中有所思考和收获。 5、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研究”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指导方针,以《初中数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为实施依据,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结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文化实际,研究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制约因素和条件、基本形式和方法。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静下心来,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能针对不同的问题有选择地寻找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式的思考。 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并推及到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细心、耐心、恒心等精神素养。 使教师更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分析和指导,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促进课改。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研究农村中学生数学思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原因; 研究从老师的角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 与电化教学相结合,弥补农村初中教学的不足;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 阶段成果形式 阶段负责人 2011.09——2012.01 农村中学生数学思维的现状 调查记录 XX 及存在的问题 2012.02——2012.07 制约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原因 研究报告 XX 2012.08——2013.08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研究报告 XX 2013.09——2014.08 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研究报告 XX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践操作法、观察研究法、对比实验法等展开研究,通过收集了解国内外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手段和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整思路,并请专家指导,不断完善实验观念和方案。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课题主持人XX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从事初中数学教育研究工作多年,积累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所写论文多次获奖并发表。该校教师教研氛围浓厚,青年教师上进心很强,数学专业的教师较多,学校订阅大量的中外教育期刊,教师人人有电脑,有畅通的互联网,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课题申报过程中认真阅读了《标准》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准确把握课改的脉搏,积极寻找理论依据、参考资料。学校领导主持课题研究,有能力调动老师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行,并且能提供进行教研的物资保障和能调度教研的时间,能保证课题研究有计划有质量的顺利完成。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2011.09——2012.01 调查记录 2012.02——2012.07 阶段研究报告 2012.08——2013.08 阶段研究报告 2013.09——2014.08 结题报告(过程性的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f0b5f9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