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在实处 在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中,对思维能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在总目标的第六条里面,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尤为重视,如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预测单元,预测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依托文本去发挥想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对文本产生极大的阅读期待,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有裨益。同时,在预测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再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个专门指向思维训练的单元,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如《自相矛盾》中卖矛和盾的人当时的思维过程,《田忌赛马》中孙膑的思维过程,《跳水》中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思维过程等。要想推测出人物的思维过程,学生就要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然后将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才能够把握住人物当时的思维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参加新课标网络培训会时,授课老师以一张图为例,向我们呈现了两位老师的授课方式,在对比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老师课堂上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图片上展现的是阔别故乡多年的毛主席回到了韶山,参观了韶山学校,并和师生们的一张亲切合影,照片上的每一个人笑容都非常灿烂。 面对这幅图,甲老师是这么处理的:这是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与师生一起的一张合影,你想不想听老师给你讲一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呀?学生当然非常期待,于是老师就开始给学生介绍这张照片的来历。 而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先引导学生观察照片,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情景说一说,然后大家都会聚焦到这张照片上每一个人的笑容,还会聚焦到毛主席和毛主席左右两边的两个少先队员,再仔细看看,学生心中可能就会有一些疑惑,毛主席是大人,怎么戴着红领巾呢,为什么毛主席左手边的小男孩没有佩戴红领巾呢?观察交流到这里,学生对于这张照片可能有无数的问号,心中充满了好奇,此时,教师顺势引入学习内容:你想知道这个照片背后的故事吗? 对比两位教师的处理方式,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乙老师更为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c4f7c5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