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微知著

时间:2023-04-19 11:29: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见微知著

作者:李靓洁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7

摘要:如果说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梳理了社会学一般行动的概念框架,总结提出了详实的社会学观点;那么乔纳森·特纳的《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一书更多的保留了各种理论观点起源的细节,呈现着一种百家争鸣的异彩纷呈。此书的行文与内容更多的是从细致之处见独特之美,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我难以做到通篇的泛泛而谈,只是粗浅地攫取了我所略有理解且相对具有代表性①的部分(帕森斯的分析功能主义)加以分析阐述,以期使文章的思路与原文具有一致性,文章的观点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可议性。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帕森斯 分析功能主义

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帕森斯(Talcott-Parsons)对其分析功能主义做了如下诠释,即用少量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来恰当地理解外部世界的各个方面……这些概念……应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分离出来的可以分析的要素②,他强调用分析性现实主义来对社会行为、组织和变迁的任意方面的观察进行预先的设定,而所有的现象与结果都是对抽象概念体的验证。不同于默顿经验主义分析法广泛地积累数据……考虑的各种变量,以及精细的公式化描述和对具体变量间关系的实证性陈述③,帕森斯的分析功能主义的建构运用韦伯理想类型分析方法的范式,对社会现象预先进行了范畴化归类,其理论本身超越了社会经验事实,不被具体经验所掩盖,具有明显的先验性特征,其核心在于由抽象概念组织的分析框架。根据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一文,我将其分析框架形成及演变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架构:行动的唯意志论框架

1937年,《社会行动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出版,综合了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有益假定和概念,以个人为行动者,建构与发展了行动的唯意志理,其主要抽象概念假定框架如下:

1)功利主义的行动目标。古典经济学中,功利主义的最基本假设在于他们认为人类行动都是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即相关者效用的最大化。其中较为相似的理论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总结提出的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最优。他们都在理性人的预设下,强调了行动的目标导向。帕森斯批判了理性人的存在,但肯定了功利主义者有关行动者追求目标的叙述,提出了行动者的行动是寻求目标的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功利主义的适应。功利主义还强调了理性人权衡利弊、做出选择的能力,指出在排除人的自主性和主观性的前提下,人们的选择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在整个系统中选择实现行动目标的有益手段与情境条件。

3)实证主义的参数关系整合。实证主义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认为研究社会可以像研究自然世界一样,可以探寻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事物问的因果联系。社会学中最为典型的实证主义者是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Comte Auguste),他借用有机体这一概念,运用社会学生物学间的关系联结,借鉴生物学的个体有机体论和社会学社会有机体论的对应性,阐述了一些特殊的社会结构概念的生物学模型,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理论的雏形,这也是帕森斯分析功能主义的理论来源。但帕森斯同样批判与汲取了实证主义理论,他否定用直观物理现象解释社会的极端还原论,强调复杂的符号功能的存在,认为社会中存在一定的物理参数关系联系并对部分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4)唯心主义的概念约束与社会现象范畴化。针对用主观价值成分理解社会行动的唯心主义,帕森斯在将社会现象范畴化的前提下辩证指出,行动者被各种价值观、规范及其他理想所支配,这些理想尽管可能与实际社会脱节,但用其规范、约束行动者的过程仍是必要的。

拓展:社会系统的方向性整合

1951年,《社会系统》(The Social system)出版,概述了行动单位向社会系统的转化。帕森斯偏向于从宏观角度观察社会系统,将其视为一个高度整合的整体,运用抽象的理论概念,架构反映社会重要共性的分析框架,减少具体的经验细节局限社会系统研究的可能。他并不否认社会系统中个体的差异性,但他继承了涂尔干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假定,认为社会整合是社会的基本需求,社会系统通过社会化和社会控制两种机制进行社会整合,而价值和动机的结合决定了单位行动的基本方向,随各种不同取向的行动者(不同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组合)互动,就会逐渐产生约定,并维持互动模式,社会系统即这种互动制度化逐渐稳定的过程⑤。因此,较之默顿的中层理论,帕森斯更加注重的是宏观的个体所处的社会整体单元;较之其原有的行动的唯意志论框架,帕森斯进一步明确了在规范性的地位、角色下参数关系的整合概念提出了取向模式(modes of orientation)和模式变量两个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系统。

成形:功能强制主义的建构

1956年,《经济与社会》出版,提出了结构的功能在于满足系统的必要条件。在对整体宏大框架结构进步分析的基础上,帕森斯发现对结构的评价依据主要来自于满足四种必要条件“AGIL”(适应、达鹄、整合、维模)的功能后果。这四种必要条件作为功能与结构间的参数联系,被帕森斯用来细致化划分社会系统,以便更加具体完整地描述社会系统这一抽象概念。马克思认为社会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⑥。帕森斯引用与借鉴了马克思的这一划分方式,并指出在无限细分的AGIL构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功能的必要条件与社会子系统是一一对应的,经济系统与适应、政治系统与达鹄、社会系统与整合以及文化系统与维模构成了社会结构的功能系统。AGIL构造是帕森斯对社会系统的精细化划分,帕森斯认为系统和子系统功能是一个可以无限置换的整体,并以此讨论与诠释了社会变迁人类状态两大问题,建构了一种庞大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回溯整个分析功能主义的建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其产生、拓展还是成形,都是在继承整合原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批判性发展新的理论观点,建构独有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经验性验证中不断完善、不断前进,绽放其独有的理论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05d9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