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城乡间的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党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的一部分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显出来。我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通榆县第三中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区域选取通榆县第三中学校招生范围的“两镇”“两场”“一乡”。为了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含离异后抚养孩子一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调查共涉及12个班级,总人数353人。据调查统计,第三中学招生区域所辖人口27300人,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倍增趋势,在27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19人,占70.4%,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比例为29.6%,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7.7%,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从调查统计表数据中看出,留守儿童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关怀 父母在外地打工对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生活影响极为复杂,其中孩子的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据专家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日后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会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 2.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一方面,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值过低,我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农民工认为,农村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低,因此对孩子学习就缺乏硬性约束,并且把孩子将来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还有就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很少介入。 3.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 从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少介入,关注也不够。遇到困难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教师(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6.7%),第二为同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2.2%),第三才是亲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1.1%)。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身的变化、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这时的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但由于他们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家长又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情绪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会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 4.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自制能力又比较弱的留守儿童来说,加强孩子的安全防护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漏洞,学校管理者不可能都面面俱到,现有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这些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架斗殴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还有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发生。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上的偏差 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行为发展还处于不能自律阶段。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现有监护人之间关系又特殊,只要不犯大的错误,现有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比较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一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上存在很大偏差。调查中我发现,近50%的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偶尔与祖辈产生矛盾,他们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纪律散漫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 通过以上问题的发现,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让留守儿童在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 学校要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特殊的档案,对各班级留守儿童分类登记备案,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包保领导和老师不但随时能与孩子的父母及现有监护人取得联系,而且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现有监护人的监管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2.要求留守儿童尽量住校 我们知道,农村的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上课有老师的监管,下午放学后就会离开学校,这一本该由父母管教的时段,现在却是一个空缺,而且是极易出现问题的时间。如果要求留守儿童全部寄宿学校,就会让孩子们24小时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由学校教师集中监管,这样既能监督孩子们的学习,又能照顾了孩子们的生活,同时又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这样也会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因此就大大提高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 3.学校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 各学校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学校还要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本校的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树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4.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学校要经常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能通过活动排解心中的压力。也可以尝试请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d78064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