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5、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6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1 23、《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文章的节奏,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理解文意,感知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怀。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习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培养学生对逆境达观处世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语言,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三)【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完成字词句的翻译 2、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呢?有位古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贬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想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根据提示猜人物: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李白对其的评价)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读书努力) 买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 xiè)之中。 (看这自己的影子惆怅,在朝廷外生活;被惊吓的灵魂还未安定,梦见牢狱之灾。) 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 轼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密州出猎》等。 今天我们穿越到九百多年前去和苏轼一起走进他的不朽之作——《记承天寺夜游》 2、写作背景资料: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 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3、苏轼的经历: 21岁(1057)高中进士——26岁做官——1069年反对变法请求外调——1071年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 、湖州太守——1079被捕入狱(元丰二年)——元丰六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5年司马光上台,其被召回京——外调为杭州、扬州、定州太守——59岁时又一再被贬——1100年(64岁)获赦,北归途中病死于常州 解读“闲人”之“闲”。 ①“闲人”是什么意思?(清闲的人。) ②“闲”仅指“时间上、事务上的清闲”吗?一个人只有在怎样的心境下才能看得见这样空明的月色、优美静谧的景色?适时链接苏轼的生活背景,ppt显示: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坡居士”。 明确: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是超然于劳累的身体生活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3.请你以苏轼的身份,用合适的语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这份感慨。 苏轼可能有过失落,有一丝自嘲——能够在此种境遇中自嘲也是一种洒脱;但此时此刻,在这个美好的瞬间,他更多的是一份自得,几许自赏,内心的愉悦、满足和陶醉。 齐读体会苏轼的自得自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9194c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