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例如孟子与梁惠王论政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木材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继承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不用渔网横断河水来捕鱼,也不射已经归巢的飞禽)的做法,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主张,它的超前性和它的现代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孟子》中有孟子这样一段论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46]孟子说这段话的原意是为了说人的“仁义”“善良”之心,但无意间却也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47],过度砍伐是森林消亡的重要原因;“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48],过度放牧则是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开始;最终呢,“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49],后世的人们望着光秃秃的山丘,便以为牛山从来也不曾有过高大的树木,这就是山的的本性吗?人性虽然本来善良,但如果不加以滋养,而是放任良心失去,那就会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的。人类的精神家园是需要后天加以滋养的,否则就会丧失;同样,人类的自然家园也是需要后天保护的,否则就会受到造物主的惩罚。人类如果连自己的精神家园都守不住,又怎么能守住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呢?当世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就是对未来人类不负责任的表现。 2、孟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呢?孟子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应时而为的根本方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0]这段话前半段主要描述了应用的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51],尤其是后两项,有明显的环保措施的性质;后半段则说明了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以成“王道之始”。这就是孟子的“仁政”了。他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强调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进而使得国家、社会得以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进而达到可以“养生丧死无憾”[52]的目的。 由于生态环境残破,祸殃及人,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于是孟子开始反省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希望透过一连串环境保护的措施,减低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创伤,并保持其中的各项资源,以便于人类能“持续利用”它们。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类要实现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营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氛,以得到大自然最大的恩赐。二千多年前的哲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应该比古人懂得更深刻、更透彻、更久远。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沙漠化等自然界对人类的伤害;全世界每一秒就有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面积的热带雨林,因人类的砍伐而消逝;野生动物也因栖息地受破坏与猎捕危机而纷纷绝种(或濒临绝种)。这些似乎都能说明点什么。古书字里行间所弥漫的历久弥新的智慧观照失去了它曾有的熠熠光辉。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译文如下:“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就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去年年底我国内地人口达到13.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相当于美、英、法、澳、意、加、日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2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洲人口的总和。 曾经,“地大物博”是我们几代人引以为豪的民族记忆,现如今,“地大物博”却已然成了真实的谎言,“地大物不博”才是现实写照,因此有政协委员呼吁“地大物博”论退出中小学课本。诚然,沈委员言之不谬,我们对此不能不警思。 我国到底地大不大?按绝对面积来说不可谓不大,但人均面积则趋于很小。同理,即便风物再丰渥,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均分之下,立马变为“不博”。既如此,能够承认“地大物不博”就是自省,而呼吁“地大物博”退出课本则是明智。毕竟,一味沉浸于虚幻的迷梦里,就是愚不可及的悲哀和无知。然而,“地大物博”退出课本还不够,因为“地大物博”退出课本并不等同于国人就有危机意识,更不代表国人就会践行节约。近年来,随着中央倡导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应该说,已有一部分国人已经有了“地大物不博”的心理体验,但体验归体验,他们并没有厉行节约。 更值得忧思的是,还有许多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地不大物不博”,更没有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早在1968年4月,数十家科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等齐聚罗马,探究环境退化、经济混乱等人类困境,这就是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在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郑重指出,不可再生资源的贮存已经能够知道是有限的并且还在减少,我们的地球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时隔近40年,某些国人仍缺乏危机意识,这不能不让人忧心。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相当于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个。 联合国在2004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法属圭亚那则分别占了世界水资源丰富状况的前三位。 世界人均国土面积为44.5亩,中国人只有12.4亩,少32.1亩;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只有1.3亩,少3.5亩; 世界人均草地面积为10.4亩,中国人只有5.2亩,少5.2亩; 世界人均林地面积为13.6亩,中国人只有1.6亩,少12亩。 1亩地=666.2/3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 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咱们国家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头上,拥有耕地才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再看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们的18倍,印度是我们的20倍。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目前咱们国家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 4月24日19时09分,甘肃省民勤县遭遇10—11级大风和特强沙尘暴袭击,持续时间3小时零4分。此次恶劣天气引发民勤县火灾13起,其中农村10起,3处农村居民点连片起火。同时,还造成了城乡部分区域断电,农村生产损失惨重。中新社发 韩小军 摄 甘肃省民政厅26日提供的最新灾情信息说,24日16时至25日12时,甘肃武威、张掖、酒泉、白银、金昌、嘉峪关等六市部分地区遭受强沙尘暴灾害。经初步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甘肃120.53万人受灾,其中,张掖市石桥村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8.63万公顷,倒塌房屋547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2亿元人民币。 2010年以来,甘肃共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次为区域性沙尘暴天气过程。甘肃气象部门称,24日至25日的沙尘暴天气过程是该省近9年来最强的一次。根据气象观测,24日19时9分和20时,民勤两次出现“黑风”,20时37分,酒泉出现“黑风”,即最小能见度为0米。 在张掖市,沙尘天气造成张掖市盛源化工有限公司原料着火,致甘州区小满镇石桥村五社1人死亡,为一名60岁女性。沙尘暴天气还引发火灾13起。 酒泉市处于甘肃最西端,其境内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最高风力达10级。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当时,一些拱棚的钢物架被连跟拔起,散落一地,有的甚至被吹到了临近的拱棚上,破坏面积极大,大棚内刚刚铺好的地膜也被大风卷起,农户损失惨重。 武威市在本次灾害天气中受损最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逾3.06亿元。“黑风”在其境内先后出现2次,持续时间较长。强沙尘暴灾害引发民勤县13起火灾,致使26条电力线路中断。 灾情发生后,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各地,市县官方迅速启动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技术人员赶赴受灾现场察看灾情,指导农民重新覆膜、补种;政府派出畜牧业专家指导农民增设畜禽棚圈保温设施,积极贮备饲草料,加大牲畜补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b1c92ca8114431b90dd8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