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4

时间:2023-01-11 19:0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讲读第四段(第78自然段)

2.简略讲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第五段(第9自然段) 3.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用词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涵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反问句 陈述句

难道你就只觉得…… 你不应该只觉得…… 难道你就不想到…… 你应该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 你也应该联想到……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四、要求学生朗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

第二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


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短文《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4自然段。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六、布置练习: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c4275a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