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手写书信

时间:2022-12-23 18:3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怀念手写书信

印象中最唯美的手写书信当数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在宝玉的两块旧手帕上写下的绵缠余意:“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且不说绢书上

蝇头小楷的绢秀之美,单是在烛台前披衣思忖,研墨蘸笔的过程,已堪称经典美学意象。 后来读张爱玲的小说:“……像水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陈旧而迷糊,像一轮红黄的湿晕。写的是旧上海的月亮,但我每看到此处眼前便浮现出那种红色边框的信纸,印象中那微黄的纸质和老式的留声机一样,散发着古旧的气息,时常幻想提一枝毛笔在其间笔走龙蛇,如一段经典老歌在耳畔徐徐响起。

前些时日,偶然在收拾旧物时发现几封学生时代的书信,慢慢翻阅,沿那些一笔一划写下的文字渐走进时光的隧道,完成一次心灵的怀旧之旅。——似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似乎都有这样一段回忆:自己的生活圈子太窄,渴望以书信为媒介建立与外界的联系,于是开始天南海北地交笔友。当某某听到传达室有信的通知,周围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取信时,年轻的胸膛里自豪满满……那是个青涩而纯情的年代,

可惜很久没有邂逅这样有着婉约诗意的情愫了。每每读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云中谁寄锦书来”之类的诗句多少有些怅然。通讯事业的发达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让情感的即时表达成为现实。万水千山不再只等闲,电波连千里,网络跨时空。无论身处何地,电话、手机短信、Email、网上聊天、MSNQQ……都能很快拉近空间距离,声音、影像、电子书信的交流更直接便捷,却少了一些隽永的回味。

朋友前些天遗憾地感叹,她的邮箱因许久未用而无法激活,那里面有她大学时代和笔友、同窗们的全部通信,后来虽几经周折终于可再续用,但从前的信件已消失得无影踪。信息时代的感情就这样经不起尘封。又何止如此?QQ几月不登陆,便有密码丢失或被盗的提示;邮箱忘了常开启,N月后系统就会要求重新激活;手机收件箱容量有限,不及时删除办证、天气预报、中奖提示等垃圾信息,一些承载着美好祝愿的短信就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地被挤走……

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便把一些值得珍藏的Email打印出来,但那方正整齐的印刷体,怎么都有被格式化的痕迹,不像手写书信,字如其人。——那潦草的文字是急切心情的表达吧?从工整又笨拙的字体里,能窥见对方略带拘谨的认真;而段与段间深浅不一的字迹,则是“奋笔疾书”用光了墨水的佐证……手写书信是一种含蓄而平静的讲述,心有灵犀的收信人,从友人的笔迹中便可读懂书写者的心情。

一位年近不惑的同事曾回忆他当年收到情书时欣喜若狂的心情:充满想拆又不敢拆的矛盾,藏于枕下,睡前品读,行行文字于梦中化作翩翩蝶舞,一夜相思。许多年后在泛黄的信纸中仍清晰地触摸到那浪漫的心跳。不由得想到从前读过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说她的父亲在文革时期共给母亲写过406封情书,而如今的我们,是否只能向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岁月觅这样绵长的思念? 端坐桌前写信的过程,更像一种内在的倾诉,一种孤独时的呓语,而信息时代的表达方式则因为缺少了倾诉前的酝酿,等待时的焦灼而失掉了一些含蓄的美感。如今的人们,别说写信,连写字的时候都越来越少了,大家都习惯了用键盘记录生活,用网络交流情感,用语言表达思念,用拇指拼写心情。手写书信在生活中几近绝迹,偶尔收到一封公函,收信人地址、姓名都是打印好的,内容更是不知被copy过多少次,我时常看它们夹在清晨的报纸中,而下午便转移至废纸篓中宣告使命的终结。也许越是批量生产、容易复制的东西越不易被珍视。相比之下,年终岁首时,收到的几张明信片都如手工制品般珍贵了,

怀念那些手写书信中悠长的思念,很想在一个静夜里将思绪付诸笔端,然后将一纸满载思念的素笺小心叠好,封入洁白的信封中,投入墨绿的邮筒,等待那绵长但充满欣喜的美丽循环。——然而,快节奏的生活里,你我他皆奔忙如蚁,漂在四方,连个固定地址都难求,这封手写书信又该寄与何方?姑且将其收藏于记忆中,慢慢品味那流逝在时光中的古典之美吧。








关于手写书信的采访

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鸿雁传情、双鲤传书成就了中国古代许多典故佳话,而书信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沟通交流方式也延续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手写书信却离现代人渐行渐远。有人甚至感慨:现在谁还写信啊!

笔者日前在兰州在一些市民和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调查采访发现,手写书信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一年写不了一封信的大有人在,甚至三四年都没写过信的人也不鲜见。

正在兰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就读的研究生张晟说,自己一两年前还偶尔给家里写写信,说说近况,报报平安。一年前,自己在农村的老家也装上了电话,联系更方便了,就更不想写信了。 在兰州一家电器销售公司工作的周文峰说,工作非常忙,即使和外地的女朋友之间也主要是通过电话和手机短信联系。写信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自己好几年都没有写过信了。笔者特意到兰州市三个繁华地段的邮政信箱前留心观察,也少见有人寄送信件。

笔者从甘肃省邮政局公共服务处了解到,2004年该省共投递各类信件5000余万封,其中账单、DM专递、商业函件等占了近60%。而民用信件若平摊到2600多万甘肃人身上,每人年均不足一封。

据了解,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各种商业函件所占比例更高。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全国普通平信业务量逐年下降,商业函件比例却以每年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手写书信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收到远方亲人来信的喜悦,已经是记忆中的事了。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社会学系教授贾应生认为,书信是用来传递思念、亲情或者某种信息的,适宜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更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方式。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方面逐渐淡化和缺失,导致对亲人日常关注淡漠,甚至忘记亲人的存在和心理情感的需要。

贾应生说,人们越来越远离书信客观上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比如电话能够使人们瞬间沟通,不仅便利,而且能够听出对方的喜怒哀乐,体会对方的内心情感。而信件存在时空差距,交流速度慢也是客观事实。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坐下来写信,人际交流逐渐流于简单化。所以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进一步取代了信件的地位。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应当提倡写信。的过程本身就蕴涵着一种感情。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再拿起笔来,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传递,而是跃然纸上,也许更能触动收信人的心灵,体验家书抵万金的美好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d4eea50722192e4436f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