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三题

时间:2023-03-26 07:39: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煜《虞美人》三题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文注释为选自詹安泰《李璟李煜词》(人民文学版社1985年版)笔者手头上正好有这本书,翻开一比照,却发现课文与詹安泰校注本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两者并不是同一版本。课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个通行的版本,我国唐宋词研究专家唐圭璋先生的《唐宋词简释》夏承焘先生的《唐宋词选》等选用的均是这个版本。



詹安泰校注本《虞美人》

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细读文本,笔者发现两种版本间有三处不同,现分别加以解读、辨正。

一、春花秋月春花秋叶

一般认为,《虞美人》是李煜入宋做俘虏的第二年(977)或第三年(978正月所写。李煜在976年正月到汴京受降,距作此词正好过了一年或两年。詹安泰教授认为:‘春花秋叶’,用春天的花和秋天的叶来代表一年。开首作‘春花秋叶’解成一年的时节,比之作‘春花秋月’解成美好的生活现象更恰当。



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詹教授的解读过多地关注了词字面意义上的联系,而忽略了词内在的情感。钟嵘《诗品序》中说四季之感动人心者是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说明古人惯用春花秋月象征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就生活常理而言,人们对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总是充满了留恋之情,不想它们过早地离去。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春雨晚来风。也正是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美好事物流逝的悲叹。而现在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煜面对美好事物竟然心烦,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你何时才到了尽头呢?文本情感与生活常理的内在矛盾启发我们必须浸润文本,细心品读,悉心体味。者认为,开首两句,词人运用了反衬笔法,以美景衬哀情,美好的事物在阶下囚李煜的眼里,不但不能引起他欣赏的趣味,反而让他沉浸在过去繁华与享乐的回忆里,因而只会增加他的痛苦与悲哀。



而相比于春花秋月来说,春花秋叶只是哀叹李煜受囚生活的漫长与痛苦,而李煜受囚生活的痛苦只有与他当君王生活的奢侈、浮华相比较,才是加倍的。其实,李煜本人对结束这种囚徒似的生活并不抱什么期望。他曾上表宋太宗:臣亡国残骸,死亡无日,岂敢别生侥觊,干扰天恩②虽如此说,但曾年年向宋




朝纳贡的李煜毕竟贪生怕死,何时了当然不可能是他想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虞美人》采用春花秋月春花秋叶更能表达出李煜因美景而触发的深沉的家国之痛!



二、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依然在

李煜的深沉悲痛正是建立在他把眼前景象与当年浮华、享乐生活的对比之上。李煜曾在寄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这样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是料想,所谓雕栏莫非就是他自己当年醉拍的栏杆;所谓玉砌莫非就是他当年与心爱的小周后幽会时的香阶。想必李煜入宋后,故国的雕栏玉砌常常浮现在他的眼前。李煜料想这些景物今天还在吧?这种推测、遥想比詹安泰本的栏玉砌依然在更符合实际。依然在是眼见后的语气,可是此时身已不在南唐故国的李煜,是不能肯定雕栏玉砌还在的。而且,李煜在内心将应犹在颜改作对比,更能表现心中那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三、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许多愁

李煜的《虞美人》一气呵成,词人虽着眼于今昔,但眼光却寄托于未来,他连用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与人面朱颜作对比,将眼前实景与想象虚景反复交错,让一组组镜头不停地切换,课堂上学生读词时的心情也会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幻而跌宕起伏。词人就在这虚与实、过去与现在的映照、对比中,将自己深重的、难以遏止的愁绪凝成了千古名句: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多愁是词人在探询愁的数量,但并没有给人以明确的答案,其实他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人生的悲愁就像那汪洋恣肆、奔流不息的江水,一个陈述词许多又怎能形容得了呢?



王国维在评价李煜词时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而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文学家,李煜正是以虚实对比的手法、以纯真的悲情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悲和无限愁闷的。



注释:

①詹安泰校注李璟李煜词.人民文学出版社.74.

②同上.9.

③同上.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e1cd69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