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唐诗的故事--作文

时间:2022-04-08 03:11: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和唐诗的故事

唐诗是中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虽不深谙唐诗,也并没与唐诗有着不解的情缘,但是我热爱唐诗,也和唐诗发生了许多故事。

34岁的我认为唐诗不过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也许是我只听过这些诗的缘故吧。 所以每当有客人来访,如果问我会唐诗吗?,我便会脱口而出: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可当他们问这是谁写的时,我总不假思索地说道:李白。 那时候,我觉得不是李白写的就不是唐诗。

上小学后,我才意识到有杜甫、有王维、有白居易,还有七言绝句、古体诗、今体诗……每周五,老师会让我们背两首唐诗,并要求周一默写。

为了赶时间,我发明了一种孙氏背法:读三遍,遮每行的第一个字背。

再读三遍,遮两个字背……而我从未想过要了解其大意、主旨,认为这多此一举。

就这样,每周一的默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只要一挥笔,双百分就被我收入囊中。

可久而久之,这种不求甚解的精神让我吃了不少苦,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某一个周五,老师让我们背《月下独酌》与《静夜思》 一如既往,我用了孙氏背法。

但当老师验收时,我偏把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写反了: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默写本发下来时,我看着两个鲜艳的红叉和一个大得出奇的重默,心一下子冰冷了!这样事情还有,我都不好意思再说了。

步入高年级后,要背的唐诗几乎都是七言诗,量也远不止每周五的两首,孙氏背法完全不可行。

于是我吸取教训,背唐诗时先理解大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我发现这样背速度虽不及孙氏背法,但质量更高,也积累了许多文学常识。

同时这也是一种享受,背每首诗时身临其境,有时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情,有时体验到田园山水风光,又有时会不由自主同情作者,为他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忿忿不平……这种背法更培养了我勇于质疑的品质。

在一本唐诗鉴赏书上,我发现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解释为供人休息的床。

我十分纳闷:记得这里的床应解释为井栏。

我是否要报告出版社呢?很矛盾:报告,又怕对方不耐烦;不报告,又错失了一个良机。

最后,为了不让这本书误人子弟,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按下出版


社的座机号码。

接电话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口气十分缓和,我放心了许多,便如实报告问题。

他查了查,说,我会联系作者。 打完电话,我一直期待着出版社的来电。

终于,第二天中午,我接到来电,说作者认为目前这个问题值得考察,会查阅相关资料。

从此,我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不断推敲。 如果依旧解决不了,就大胆地问。

这就是我与唐诗的故事,与其说唐诗见证着我的成长,不如说它引领着我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0b89f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