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课改

时间:2024-01-26 12:14: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怎么应对新课改?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 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面对新课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新课改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是否还需要教学设计,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已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是,人们对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却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对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就很不相同。应在教学的动态变化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到底哪一种更适合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出发,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找准教学的真正起点

课堂教学活动从什么地方入手,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起点是什么? 我们一般的都是从教材的逻辑体系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从学生头脑中的真正基础考虑问题。一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凭直觉凭经验想当然办事,要沉下心来扎实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找到教学的真正起点,切实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搞清楚孩子们到底是怎样学习的?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知识是用什么方式组合的,已有的相关经验是什么?用什么认知方式?有什么思维特点?在思维遇到困难时更多地是采取什么策略。二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统一教学过多,掩盖了学生的差异,特别是教学起点的差异。比如案例一,这位很优秀的讲公开课的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设计并实施了过多的统一学习活动,并且每一项活动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这表面的顺利掩盖了不少学生的认知矛盾。 三是教学设计要关注部分超前学习的学生,既要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又要设计恰当的问题以引发更深刻、更广泛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维。比如案例二中,老师对超前学习学生的处理办法是不恰当的。这不仅打击了他们的自学积极性,而且也助长了他们的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二、教学设计要强化目标意识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课堂教学曾一度出现不问效率、不讲质量的无序状态,表面上看,课堂上热


热闹闹,气氛活跃,实质上是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虽然主客观因素都有,但最直接的莫过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意识不强。如何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一)预设目标既有相对稳定性也有变动性 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预设目标,预设目标与课堂的实际进程很可能不相符,需要在教学进程中及时调整修定,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目标(生成目标),但预设目标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调控作用的目标,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全面、具体、准确、简洁 1.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的,课堂教学具有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因而它应该是“三维”的,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所谓知识是指事实、原理、规律,一般分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应用。了解指再认和回忆、识别和辨认、举例和描述;理解指把握联系、建立联系,能解释、判断、推理、区分、提供证据和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指在新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所谓技能指按步骤和操作技术进行的观察、阅读。表述、计算、测量、实验、制作、绘图表、表演、舞蹈及一些特殊的体育运动技能。 过程和方法是指认知的、探究的和人际交往的过程方法。过程的价值在于使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带给学生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在过程中可以学到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交往的方法。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兴趣、爱好、动机、情绪、自信心、自尊心等;态度是个体对任何人(包括自身)、观念或事物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意向组成;价值观是一种涉及行为方式和目标的持久信念,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内省、内化的过程,强调亲自经历和感受,只有在过程中反复经历和体验感悟,才能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体化的价值观念。 维目标”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整体。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正所谓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而认知与情感都是在同一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我们不主张并列式分述,而主张融合式分述。2.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 要做到具体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最不容易具体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它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要把内隐的内容具体化就必须与外显的行为和知识等相联系。 3.教学目标应该是准确和简约的 所谓教学目标准确就是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相符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前要深刻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深切地了解学生。所谓简约是指目标的表述要简单明了,忌冗长拖沓,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0cd62faf45b307e871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