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篆刻中书法对边款的影响

时间:2022-11-25 10:1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刍议篆刻中书法对边款的影响

摘要:篆刻边款是直接利用印人的书法来簿刻在石之旁侧,对书法的综合修养一览无余。边款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的成因之一就是书法对边款创作的影响。现当代印人对此做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借鉴印外资源,融合书法的多种元素,拓宽了对边款创作的探索。

关键词:书法边款影响

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出"并取得了成功,这无疑与他的书法上的造诣分不开的。篆刻印面艺术的优劣,印人书法的修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边款创作亦然,现当代印人不仅在印面的创作上强调“印从书出”,书法在边款创作上的影响对现当代印人则更加深远。 一、书法在边款中的不同演绎

篆刻边款的文字书体十分广泛,包括了真、草、篆、隶各种书体。书体的选择和印人的书法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印人在书法领域的修为越高,在边款这个领域的演绎就越发的淋漓尽致。楷书之外,还有陶文、甲骨文、金文、鸟虫篆、婪篆、刻符、诏版文、镜铭、魏碑、行书、草书等。以印石为媒介,通过一定的技艺,把印人的审美思想途释出来,使得边款艺术成为一种特有的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意在笔先的美学思想的途释。

现当代印人在边款创作中,由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对其他艺术的汲取,更加多元更加广泛,尤其是对书法入款,诸体品种繁多,祭彩纷呈。在楷书款的继承和发展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从汉朝末年,隶书演变成非隶非楷,初现楷书模型,至魏晋南北朝魏碑楷书的演化,直至唐楷的体式成熟。如王義之、王献之楷书乃至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勤礼碑》等,历来被封为经典楷书范本,尤其是中唐后期楷书,法度


森严,而在边款创作中的楷書款,也是以这些楷书碑刻为宗。自清赵之谦首创以书法入款,现当代印人在书法到边款的转换上,刀法和章法不再拘泥于传统边款刻制的方法,更具另一种金石味,精工细致,严然就是一座微型碑刻。

二、书法中各种书体在边款中的展现

1)隶书为书体进行刻制,较为普遍,究其原因,无疑是可读性和装饰性,增加了选款的书法特性,尤其是以汉隶为宗。众多优秀的印人以其自身的隶书造诣入款,如吴子建篆入隶,童衍方以简帛入隶等,胎息没隶,结构简化,象形味几乎不存在,而艺术的表现力却増加了,耐人寻味。如鞠稚儒隶书款,以篆书用笔,单双刀融合;钱君陶隶书款,由于其性嗜古,多见汉碑原貌,其隶书款最为后人称颂,刻制刀法以单刀为主,双刀辅之,所呈现的风格凝重朴茂,含蓄古雅,深得化碑隶意。

3)行草书入款,在传统边款中亦常有呈现,如文彭《琴罢倚松玩鹤》印,双刀刻碑法为之,飘逸萧散,唯美点画精到。清中期之后多半以单刀来表现行草书,这种由双刀到单刀的转换,不仅仅是技法层面的转换,更是由于清中期金石学的盛行,印人的欣赏观念和审美意识也逐步发生了变化。如高凤翰的行草书款,单刀冲刻,尤其是走刀时刀角的互换使用,从而制造行草书点画粗细的差别,方圆兼施,笔画精到细致,与其雄强朴拙的行草书风格基本一致,现当代行草书边款取法多元,更加注重刀情笔意,如钱君陶草书款,单刀直入,一面光洁,一面石材自然崩裂,走刀之间,顾盼有秩,巧气连贯;再如朱复戡的章草款,结体稳健,用刀老辣,具有强烈的金石味。

三、书法与图像和图案的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aa7713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