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让路的故事讲什么

时间:2023-12-05 18:02: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孔子让路的故事讲什么

孔子让路这个典故出自于一段文言文,原名叫做《项橐难孔子》,这个故事还被收录在课文中,被人们所争相传阅与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让路的故事讲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让路的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真正好学的人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置,只要是学有所成的人,不分老幼,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故事发生在河南修武县五里堡村西头,那里现在还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孔子问礼碑这五个大字。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让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于列国,传播他的思想与学说,一天驾车来到了郑国。驾车过路时发现前方有一个小孩在路中央玩耍,用碎石乱瓦在细细堆砌着。这小孩在路中央挡住了孔子的去路,于是子路就下车对孩子说:孩子,你挡住我们的去路了,快给我们让路。

小孩子没有理睬子路,还是专心的干着自己的活。孔子下车后走过去和小孩子说道:我们要赶路,请给我们让路可以吗?孔子礼貌有加。但是小孩看了一眼孔子,问孔子道:你看我在建什么?

孔子看了一眼后发现是一座城池,用碎石烂瓦堆砌的城池。孔子看了一眼没放在心上,依旧说道:这孩子怎么如此不懂礼节,路是让人同行的,你在路中央玩耍挡住了车的去路,还不让路。

孩子还是眨着大眼睛,反问孔子:我哪里不懂礼节了?我看您老人家阅历丰富,那么你说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孔子一时不知如何接话,他细想到,孩子说的确实是实话,在大人看来这个城池是玩耍,但是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一个真的城池,怎么看孩子都没有错。车可以随意移动,但是城就不行了,它是死的,所以只能车为城绕道。孔子叹道我一生倡导礼义,但是还不如一个小孩来的懂呢。

孔子想通后和孩子兴平气和的聊天,原来这个孩子名叫项橐,今


年七岁。孔子对其身边的人赞叹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并夸赞项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足以做我老师了。

后来孔子就让学生驾车绕城而行。 圣人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古今圣贤--孔老夫子,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经过自己后天努力的结果。从孔子的《韦编三绝》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了解孔子是多么的刻苦专注。

在春秋时期,基本上所有的书都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然后在上面写字。又是最多能写几十个的字,最少也有八九个字。要想写完一本书,就需要用到很多个竹简,在通过用一条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因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经过用它编篡起来的书就不容易散落。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不知道要用多少个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喜欢读老子的《易经》,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这本书完整的读了好几遍。他每次读的时候都会附注许多的内容,就这样翻开合上,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通常以为,像孔子这样翻来合上,读来读去,那书的牛皮带了肯定也断了好几次。于是每当如此,就得换上一条新的皮条,就在将这本书完整的穿在一起。即便都读到这样的境地,孔子认为,再看几年,就可以完全的掌握这本书了。

因此,就出现了“韦编三绝”这个典故。其中的“三”仅仅是个数量词,它是指当初孔子读《易经》这本书时,皮条断了很多次。通过孔子的这个故事也是为了向后世的人提倡孔子的读书精神,激励无数人要用功的学习。 至圣孔子都有哪些朋友

伟大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些好坏朋友之分,也就成为孔子交朋友的准则。孔子结交朋友,不拘小节,不拘地位,他可以和自己的弟子成为很好的朋友,真正的做到良师益友。

孔子眼中好朋友有三种,分别为“友直、友谅、友多闻”。“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f1d122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