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的杜氏骨科治疗方法 杜氏骨科自承一脉,为杜自明老先生(1878-1961)一手所创。是成都市骨科四大流派之一。经多年的发展,目前杜氏骨科具有自成一派的治疗特点,其治疗方法遵循中医骨科原则,具有经验性和科学性,治疗效果显著,其原理主要是遵循中医传统经络脏腑学说和现代筋膜学说相结合,此次我从杜氏理论中结合赵明老师(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主任中医师,杜氏骨科第4代传承人)的总结经验针对痹病进行临床经验总结。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骨科常见的痹病一般理解为:“痹”有闭阻不通之义,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自《中医内科学》)骨科常见的痹病一般为:项痹 肩凝证 腰痹 膝痹。 杜氏骨科手法多样,对各种痹痛有点穴,理筋分筋,弹筋拨络,滚摇升降,终末镇痛,镇定法。点穴手法为:以拇指深点受伤局部之痛处或穴位,拇指的力度一定要透达患处肌肉,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循序渐进,达到通络开窍散淤结之效。理筋,分筋法十分常用,但两种手法之意义不同,理筋手法力弱而刺激小,分筋则要分离变硬、僵化粘连病变的组织,力强且刺激性大,否则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在跟师学习中也常见赵老师运用理筋手法,方法为用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等并拢或掌根、大小鱼际肌作为接触面,沿着肌肉走形循序渐进一个推的动作,该手法要求力道适中,作用为理顺经络。弹筋,医者以拇指,食指或拇、食、中三指用平稳的力量将肌肉,肌腱,神经提起,然后迅速地从拇指指间弹出。拨络,是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方向,施力左右拨动。这两种手法对于病员来讲刺激性较强,故行二三次即可,功效是宣通气血,施术者手指用力切不可生硬,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弹筋拨络,一般用于肌肉较丰厚部位,如颈部,胸部,背部,腰部等。赵老师在为我们演示和讲解该手法时反复提醒,弹可弹之筋,拨可拨之络,既明辨病变的部位,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滚摇实为一法,是针对关节被动屈伸,旋转的一种手法,在跟师门诊上见到一例踝关节扭伤患者,赵老师详细介绍并演示了该手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关节的活动来解决关节周围组织的僵硬,粘连情况。在手法运用上赵老师使用了拔升手法,并作左右旋转,达到舒展关节的目的,此手法宜在患者可承受范围之类,切不可用力过猛,将本已受伤的关节再次拉伤。导致患者痛苦增加。升降之法是一种导引疗法,目的是使肌肉经络的张驰,以增进局部和全身气血的循行。方法为:1.患者极度下蹲,躯干前倾,低头,我们医生站在患者的身后。扶在患者的腋窝后部,帮助患者迅速自立,反复数次。2.患者去坐位,并伸直下肢,低头,双手向前平举,缓慢屈伸腰髋部。3.患者立位屈髋,弯腰,低头,缓慢的旋转髋腰颈部,左右交替进行。 依照上述手法原理,针对各种痹痛又有针对性的一套治疗手段,并结合自身临床总结的经验性穴位,现将几种常见的病症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一、特色治疗:按部位分型(针对项痹、腰痹开展关节错缝术) (1)项痹①项痹手法要诀:揉按理筋顺筋转,分筋点穴扳机点,弹筋拨络镇定扳,颈肩疼痛瘥即安。针对项痹提出了点穴按摩,分筋理筋,弹筋拨络,捏按镇定。②针灸项痹主穴:颈夹脊穴、颈百劳、风池、风府等穴 (2)腰痹①腰痹手法要诀:一松二点三滚卷,四按五抖六斜板,拉伸展筋点线面,腰痛腿麻瘥即安。松法:单手、双手滚 顺筋理筋 掌柔 双拇指弹拨 松法,其目的松弛腰部肌肉群。点法:拇指分筋点压 肘压,点穴手法可达到通络开窍散淤结之效。滚卷法: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医者一肘按压患者双胫前,另一手托顶腰骶部顺时针旋转。按法:医者双手交叉重叠按压。抖法:医者握踝抖髋(助手牵引配合下)。腰椎间盘三维牵引复位术,斜扳法:肩、腰、腿三扳 起到纠正错位,调整关节,恢复关节队友关系的作用。展筋定痛法:屈髋90度伸膝压踝拉伸 屈腰伸膝推背拉伸。②针灸腰痹主穴:腰俞、肾俞、夹脊、秩边、环跳、阳陵泉、承山等 (3)肩凝证:①肩凝证手法要诀:理筋分筋点穴锐 摇摆弹筋健侧配 双掌合肩揉震颤 单双抖肩三通臂 理筋法:肩横梁筋,背部诸筋。分筋法:痕、结、核、块分而理之。点穴法:用在终末渗透分筋。锐即刚也。摇摆法:活动关节类手法 三通臂法:1、上举通臂 2、过胸通臂 3、屈肘反背翻掌通臂。②针灸肩凝证主穴:肩三针、天宗穴、肩髃穴、肩贞、肩井穴等 (4)膝痹:①膝痹证手法要诀:前盘、后曲、伸腿镇定,被动转膝弹腿法②针灸膝痹主穴:内外膝眼 阴陵泉 阳陵泉 血海 足三里等穴 二、功法:杜氏十二功法,八段锦。 三、其他治疗:可对症选用疼痛治疗仪、经络治疗仪、艾灸治疗仪、蜡疗仪、TDP、微波治疗仪、中频电疗等,中药奄包治疗。小针刀,内热针,穴位药物注射,痛点封闭疗法等。 四、预防调护:畅情志,宜保暖,避风寒。 五、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厚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69063e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