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五篇 《水浒传》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整个过程。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故事的整体。《水浒传》共120章,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朝盖、武松、鲁智深和宋江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强逼凉山”的各种形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行各业英雄的逐渐聚集,凉山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为天而战”和“忠义”的英雄情怀。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全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权臣奸诈、民不聊生的社会特征,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全景式的社会描写,有一群处于政治顶层的高官,如高求、蔡静、潼关、杨坚,他们处于国家和人民的危险之中;在政权中央,有一大批地方官员,如梁世杰、蔡久、慕容、高莲、何太寿等,他们受前者保护,贪婪、残酷、残暴;在此之下,还有郑土、西门庆、蒋梦申、茅台功等罪行。欺负当地的好欺负者。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带有纯正口音的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充满了生命力。无论怎样写人的记叙文或描写景物,其语言都是细腻、简洁、夸张或鲜明的,是粗犷、潇洒、豪放的。摘要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艺术完美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古代英雄传说的光辉典范。 水浒传读后感4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 第 1 页 共 3 页 又忍不住涕泪纵横。水浒传读后感600字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水浒传》读后感心得体会5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不满,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 第 2 页 共 3 页 3 页 共页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水浒传读后感五篇 第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882930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