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古学的认识 刚接触考古学,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对古遗留的物品的研究。但接触考古学课程之后了解到,考古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对物品的研究,而是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属于人类学,也化归艺术史的。 考古学的发展过程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地。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上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都曾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其中,考古学文化便是他们的祖先曾经创造的古代文化。对世界各地不同的遗址、墓葬、建筑群、文字、雕刻等等考古学文化的探索、调查和研究,复原各民族的古代社会、追溯各民族在史前和历史上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研究这些考古学文化,人们会发现,各民族对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都有自己的贡献。云南大学人文学院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李昆声主持的“世界考古学文化的多样性”专题会议,将从世界考古学文化的视角出发,为今后地球的气候、环境、自然、地理等自然条件的改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研究世界考古学文化,为谋求人类在其共同家园——地球上和谐相处,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们走向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终极目标作出积极尝试。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刘文锁主持的“民族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专题会议则将着力于探讨民族考古学学科本身的若干问题。 人类过去吃什么?为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考古学已有多种研究方法,如通过遗址、墓葬中出土的植物、动物骨骼等来分析人类的主食结构;通过对出土器物中的食物残留来推断其食物组成;通过对出土生产工具的门类、用途等的分析来研究其耕作方式,从而对其作物种类做出判断等等。但同位素分析研究与其它研究存在着不同,它的结论不是仅靠出土资料的间接推论,而主要的依据来自于食用者本身,即通过人骨骨胶原中所含同位素的比值追溯其食物结构,这样就弥补了以往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从而丰富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碳十三、氮十五分析就是将同位素分析用于古人食物结构研究的一种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主持的“古人的食物结构及其社会生活”专题会议,将基于碳十三及氮十五对古人骨的分析展开研究。碳十三分析给出的是人类的主食结构情况,即食用的是哪一类的植物。氮十五分析在其分析内容上是与碳十三分析相互补充的,它是通过人体氮的同位素氮十五比值的高低来考察人类的食肉情况。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人类及动物的食物结构,可以对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环境变迁等等的研究提供线索或依据,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f7e4a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