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1931— 2001) 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当代着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考古学家。其学术主要成就有二: 一、开创聚落考古的研究,自1970年代在蔚为风潮;二、将当代文化人类学及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在中国考古学领域,代表作《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1986年,中译 《古代中国考古》) 一书迄今仍为涵盖面最广泛且讨论最深入的中国考古学专着。张光直先生一生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在世界知名学府哈佛大学创立了中国考古专业,使哈佛大学成为西方学习中国考古学的中心。 蒙特柳斯(1843~1921) 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蒙特柳斯研究的重点是史前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尤专注西欧、北欧地区的青铜文化,提倡类型学方法。他的主要着作有《青铜时代年代问题》(1885)、《异教时代的瑞典文明》(1888)、《使用金属器以来的意大利原始文化》(1895~1910)、《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1903~1923,第一卷的中译本名为《先史考古学方法论》)、《英国青铜时代年代学》(1908)、《史前希腊》(1924)等。他在各地博物馆和大学的演讲对考古工作的普及也有很大贡献。他首倡使用类型学方法研究古代器物(见考古年代学),还热心于考古学的普及。 人类学家、 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是山东地区考古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城子崖》一书的总编辑。他主要致力于殷墟陶器、的研究,着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又与他人合着有《古器物研究专刊》。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夏鼐(1910.2.7— 家、社会活动家、院士,新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的奠基人之一。荣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夏鼐十分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和且治学严谨的特点。专着:《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日文)等。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通过1945年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确认早于齐家文化,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纠正了瑞典学者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为建立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的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1977年,利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测定的大量的年代数据,写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相当可靠的结论。 苏秉琦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有《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考古类型学的新课题》等学术论文,就一些考古学文化的渊源、特征、发展途径等问题作了尝试性分析,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分布的格局、系统等问题,提出了创见,并对此赋予研究方法的意义,在考古学界有广泛影响。最着名的他的中华文化六大区系论,他把分为六个区域:1、陕豫晋邻黄地区 2、山东以及邻省一部分地区 3、湖北和邻近地区(汉水中游区、鄂西区、鄂东区) 4、长江中下游地区(宁镇区、太湖区、宁绍区) 5、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赣北区、北江区、珠江三角洲) 6、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昭盟中心区、河套区和陇东中心区) 苏秉琦的主要学术论着还有《瓦鬲之研究》(1941)、以及一系列,其中主要的论文已被编集为《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结其一生的考古经历,倾尽毕生精力,着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美国着名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Lewis Binford)于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下午六点十分去世。宾福德教授1930年11月21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先后获得北卡罗来纳大学学士学位、密歇根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作为世界知名考古学家,其乐观的态度和对知识的热情深深地影响了几代考古人。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他发表了150余部/篇论着,其中许多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宾福德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新考古学的领军人物。他认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考古学应该从文化史编年转向利用科学方法,以阐释文化以及遗址的形成过程为目标。宾福德既是一位灵感丰富、立场坚定的研究者,也是一位和蔼宽容的老师,他的去世是考古界无法估量的损失。世界考古学大会将近期出版宾福德的纪念文集。 以下仅列举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1962年 《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美洲古物》第28期/卷,217-225页。 1968年 《考古新思维》,与S.R. 宾福德合着,芝加哥,奥尔黛出版公司。 1978年 《努那缪提民族考古学》,纽约,学术出版社。 1981年 《骨骼:远古人类与现代神话》,伦敦,学术出版社。 1983年 《追寻人类的过去》,伦敦,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社。(中译本:《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路易斯·宾福德着,陈胜前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1989年 《考古辩论》,纽约,学术出版社。 2001年 《构建参考框架:以民族法与环境数据为基础的一种考古学理论建设分析方法》,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民族志中的采集-狩猎者:历史研究的基础》,普林斯顿,普利斯顿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0b696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