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乃”的用法

时间:2022-09-11 05:0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虚词“乃”用法例析

“乃”这个词在文言中主要作副词和代词,现归纳分析如下: 一、作副词

“乃”最常见的用法是作副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充当状语。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表承接

“乃”表承接时常表示主谓之间动作和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一般译为“于是”“就”等。如:

1、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2、项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4、项王乃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二)表转折

表转折时“乃”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出人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竟然”“却”等。如:

1、而陋者乃以斧斤拷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3、左,乃陷大泽中。(《项羽之死》)

4、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有时,“乃”表示语意的轻微转折,语气较缓和。如: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触龙说赵太后》这时的“乃”译为“但还是”。

(三)表情态

“乃”有时表示动作行为产生和发展的情感、状态等,可以译为“才”“才能”等。如: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3、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4、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

有时还可以在疑问句中组成“无乃……乎?”等固定结构,表揣测、歉疚等,译为“恐怕……了吧?”。如:

1、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3、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四)表判断

“乃”表判断时,一般表示对事物的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而可译为“是”“就是”。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4、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5、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 (五)表时间

“乃”有时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如: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乃”译为“再”。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乃”译为“才”“刚刚”等。

(六)表范围


表范围时,“乃”一般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小或事物的数量少等。为“只”“只有”“仅”“仅仅”等。如: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二、作代词

“乃”作代词时主要是作第二人称代词,而且常在句中作定语,一般译为“你的”。如: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有时,“乃”可以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等。如:

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乃”译为“这样”。

2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乃尔”译为“就这样”。 三、作连词

“乃”作连词时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并列关系,如: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这里的“乃”译为“又”。

可以表示另提一人、一事或一个话题。如: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报任安书》)这里的“乃”译为“至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31ffc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