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创作背景

时间:2023-01-05 11:1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白《静夜思》创作背景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静夜思》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静夜思》原文 明代版本 静夜思⑴

床前明月光⑵,疑是地上霜⑶。 举头望明月⑷,低头思故乡。[2-3] 宋代版本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⑴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①指井台。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⑤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


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现代李白之静夜思作文

月,早已趁人不注意时爬上那灰色的夜,孤星也披露在窗棂。 这朦胧的夜,使人徘徊。我从梦中惊醒了,心里思潮起伏,怎么也睡不着了。树叶静静的随风掉落,梦里闪烁这花火。我的生活被寂寞贯彻。突然,吹来一阵风,其中带着几丝寒意,床上挥洒不去余温。

这寂静的夜似乎被什么打破了——墙角的猫在漆黑的角落述说这什么。没人会明白的,这夜,这寂,似乎一些人永远也体会不到,也不属于任何人。唉,心里总是空空的,但当我去翻看心底的那些东西时,泪,莫名地落——我想念家乡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95430e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