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02.27-1931.04.26,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人物概述 米德于1863年2月27日生于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就读于哈佛大学,在W.詹姆斯指导下从事研究,并于1894年和J.杜威同时进入芝加哥大学期间,米德受到机能主义运动和早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自我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主要贡献 米德生前从未出版过著作,他的经典性著作《心理、自我和社会》是由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稿汇编而成,并于1934年他去世后出版的。由这些讲稿汇集而成的著作代表了米德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其中,他发表了一种关于人类行为、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点。这种概念化代表了一般哲学传统,其中包括功利主义、行为主义、达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从诸如W.冯特、W.詹姆斯、C.皮尔斯、C.H.库利和J.杜威这样一些思想家那儿借来的特定概念的一种混合体。这种对于人类行为、互动和组织的观点是社会科学中关于互动的大部分现代阐述的概念基础,其中包括诸如角色理论、民俗方法学、象征互动论、互动论、认知社会学、行动理论、现象学和民谷学这些形色色思想学派的那些阐述。 学术成就 米德以其符号互动论闻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符号”为媒介的间接沟通方式,以此方式进行的互动即为符号互动论。与 J.华生的机械的条件反射式的行为主义不同,在米德看来,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富有意义的。许多社会行为不仅包含了生物有机体间的互动,而且还包含了有意识的自我间的互动。在人的“刺激 - 反应”过程中,人对自己的姿势可能引起的反应有明确的意识。当一种姿势对其发出者和针对者有共同意义时,它就成了“有意义的姿势”,即符号。人类互动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动物只能通过无意义的姿势,即记号进行互动,而人类既能通过记号又能通过符号进行互动,正是符号互动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米德自称是社会行为主义者,认为象征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往,达到共同理解。社会意义建立在对别人行为的反应基础上。他重视日常生活情境中人们如何交往,如何理解社会关系。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在心理学界及社会学界有较大的影响,成为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社会学中一个重要学派。 主要思想 在自我领域,按照米德的观点,自我并不是意识的处理系统,它本身就是意识的对象。人一生下来并不存在自我,因为他不可能直接开始自己的实践活动。随着从外部世界获取实践经验,人学会了将自我作为一个对象来考虑,并形成了他们对于自的态度和情感,这就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b5fba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