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书籍伴我成长的随笔写作: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2-10-28 01:1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描写书籍伴我成长的随笔写作:归来仍少年

编者按: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表达了过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的美好希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归来仍少年。

归来仍少年 作者丨王丽萍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那么书籍就是一叶扁舟,载我从懵懂驶向成熟。

如果说人生是一叶扁舟,那么书籍就是舟上的船桨,让我的人生之舟在跌宕起伏的河面平稳而渡。

书籍伴我成长,促我进步,丰富生活,生命因阅读而不同。 从不谙世事到不惑之年,书籍一直是我的亲密伙伴。

我出生在普通的农民之家,父亲是位退伍军人,酷爱读书。八十年代的农村虽然物质匮乏,但书籍却不缺少,普通农户家都会有些藏书。印象中,父亲除了干农活外,几乎是手不释卷,夏日的正午,明晃晃的日光铺洒在门外晒地上金黄的稻谷上,空气中氤氲着谷子醉人的芳香,这香味熏得人昏昏欲醉,然而父亲并不舍得把时光浪费在午睡中,他斜倚在冰凉的藤椅上,一手枕在脑后,一手举着书本,沉浸在书本世界的欢乐中。这幅图景从此镌刻在我的头脑中,让我也对书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从此捡起父亲的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记得第一次接触书本是在小学二年级,识字不多,但强烈的探索欲让我学会了跳跃式阅读。即使是跳跃式阅读,那厚厚的原版的《西游记》还是磁石般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课余时间看,上厕所看,吃饭时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把书放在饭桌上边吃边看,甚至走路时也看。春天的傍晚,我一个人捧着书本走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上,为孙悟空逼得妖怪现出原形而手舞足蹈,这情形被村民们看到,从此送了我“书姑娘”的雅号。然而,不幸的是,这本从舅舅家借来的《西游记》在一次放学后突然不见了,我疯了似地在来往路上找了无数遍,哭肿了眼睛,最终却没有找到。这本书从此成了我的伤心太平洋,直到上大学,我才重新把《西游记》完整读完。


回想我读过的书,大学前拿来主义,有书就读,不作选择;大学时,图书馆书类繁多,各种丰富的著作像一颗颗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我目不暇接,由于借阅太费时间,于是我每次都是挑最厚的书借阅。大学三年,是我积累知识的宝贵时期,在这里,四大名著让我接受了古典文学的熏陶,《平凡的世界》让我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不屈服,不气馁,生活定会阳光明媚;《红与黑》中于连的遭遇让我深切感受到社会环境、阶级观念等对人不可忽视的影响;三毛的作品又让我对流浪生活产生向往,甚至生出过“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想法”。

然而对我触动最大,让我产生共鸣的是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这部“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其白描式的开头“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别具风情,让人沉迷。还有一部部名人的散文集,如朱自清、汪曾祺、冯骥才的散文让我欲罢不能,他们文章中营造的舒适温馨的氛围,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绘,对人物贴切恰当的描述,都让我膜拜之,仿效之,虽然最终并没有学到其中精髓。

参加工作后,初涉社会,对纷繁复杂的人事以及工作中的事务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爱上了杂文;已为人妻人母后,生活趋于平静,我又爱上了小说。直到现在,年过不惑,才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反馈过去,思考未来,开始用笔捕捉瞬间掠过心湖的灵感,把美好的生活揉进诗歌和散文。几十年的阅读教我睿智,教我用诗意的眼光观赏世界,而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更让我学会了真诚,学会了友善,更学会了感恩。于是笔下的文字愈来愈细腻、温暖、熨帖人心。原来生活才是最好的书籍,生活曾给过我冷酷,欺骗,但温柔和爱才是生活之书的主题。

过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公众号:一瓣书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c35745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