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教案

时间:2022-07-02 12:0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气势。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读出磅礴气势。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释题目,了解长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七律 长征》作者毛泽东。“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关于长征,你知道什么呢?

1:通过课前查资料知道长征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转移,沿途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二、通读全诗,读出节奏。

1如此长征,在毛泽东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这首诗,开始!

2、谁来读?你可以读得字正腔圆吗? 3、谁还想读,你能读出节奏吗? 三、理解诗意,感悟豪情。 1、总体感悟:

在这首诗中,毛主席仅仅用了56个字,就写尽了红军漫漫长征路,在长征当中,红军战士们经历了这么多的山山水水。那么在这首诗当中,毛主席都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请同学们快速地在诗中找出来,画一画。 (板书:万水千山)“山”有五岭,乌蒙山,岷山。“水”指金沙江和大渡河。 2.让我们来看看毛主席眼中的五岭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你找出相关语句了吗?

这位同学找到了,你来读一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有两个词,特别有特点,(卡片:逶迤 磅礴) 你发现了吗?“逶迤”两个字都是走之旁,“磅礴”两个字都是石字旁。它们不仅仅是偏旁有特点,而且读起来也特别有味道,你能读出它们的味道来吗?“逶迤”是一种什么样子?(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你能读出这种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吗?

那从“乌蒙磅礴”中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乌蒙山呢?(气势雄伟) 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在毛泽东的眼中像什么呢?(细浪,泥丸)毛主席为什么把逶迤的五岭想象成这小小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想象成小小的泥丸呢?

李白曾经写过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把庐山瀑布想象成九天银河,这样的夸大是为了赞美瀑布的壮美,毛主席却把这样磅礴的山想象的这样小,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

(五岭虽然逶迤绵亘,地势险峻,但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水中腾起的细浪一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势磅礴,然而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这两句诗赞美的是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坚毅。

李白把小的夸大,这是李白的浪漫。毛主席把逶迤磅礴的山想象得这么小,这是革命家的情怀,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板书:乐观)的情怀。


3.接着来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其实写的是红军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你知道吗?一个是巧渡金沙江,一个是飞夺泸定桥。

同学们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已经知道了这两个故事。你来讲讲“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充满着胜利的喜悦,那飞夺泸定桥就是一次血与火的考验。

同学们请看视频:13根光秃秃的铁索,22位勇士,为了打通这条生命之道,硬是冲向了对岸。

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两场战争,两种心情,一个“寒”,一个“暖”,但是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无论战争多么惨烈,在我红军面前也只是“只等闲”(板书:只等闲)你感受到了我红军战士们怎样的革命精神呢?(板书:大无畏)

四、反复诵读,读出激情

193510月,当红军走过凶险草地、翻越千里雪山,长征即走向胜利的时候,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那是一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呀!

请同学们一起来诵读这首《七律长征》读出红军的乐观,读出红军的大无畏,读出即将取得胜利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延伸朗诵。

毛主席,还曾经写过另外一首七律《菩萨蛮。大柏地》,请同学们课后来诵读这首诗。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5.七律 长征

万水千山 只等闲

乐观 大无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32b4f1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