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高尔基的原形)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性情暴躁、乖戾、贪婪和自私,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书中这样写“外祖父的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中,可怜的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两个舅舅则天天闹分家,为了争夺财产,彼此打得头破血流。 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外祖父家里,阿廖沙并没有被这种种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的灵魂的恶势力所压倒、所毁灭,他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而《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就是写了阿廖沙的成长。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阿廖沙纯洁、正直、懂事的性格正是在于无尽的苦难及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中,在接受和认识现实中所有美好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他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政论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3d5441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