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三层含义 书法爱好者常会写出“上善若水”四个字,但对于其真正的含义,很多人似懂非懂,模模糊糊。这四个字,究竟该怎么理解呢? 按字面意思看,最好的德行,或者说最高明的处世之道,应该像水那样。 为何这么说呢?这就势必去分析水的特性究竟什么?为何一定要像水那样,才是高明之道,水真的有那么好吗?请看下面这一段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从这段话能读书水的特点,有这么几个: 对他人有益,自己却不刻意争夺和占有利益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很高尚和高明的一种境界。说高尚,是指一种道德情操而言,但水又不是人,中国人喜欢将人的品格与某一物体对应起来看,而水的这种品性,跟人之高尚的人格是能否对应起来的。 再说高明,是指有处世的智慧,并且这种智慧特别高超。利他人而不争,表面看是吃亏委屈了自己,实则别人受惠于你的不争,也会反过来以某种方式,在其他时间,回馈于你,有时是一种微妙的反哺。最后你失去的东西,还会以另外的方式得到补偿。 这种高明不是人为和刻意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处世之道,因为不争,也为自己赢得巨大的空间。 在无人顾及的地方,也能大有可为,赢得机会 《易经》中对君子的要求,有两点,第一是自强不息,第二是厚德载物。前者可以看做是一个人怎么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后者可以看作为怎么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而厚德载物之德,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容纳,或者说谦让、承载。 水恰好也具有这种特性,“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不愿去的地方,脏的,累的,清洁他人而不顾及自己,这些水都做到了,这种容纳性、承载性,恰恰体现了道的特性,“故几于道”,德是道的具体表现,所以《易经》中对君子的要求,和水的特性也是暗合的。 这种甘于看起来最低微、最不被人重视的位置和事务,你能把它做好,一定能赢得机会,大有可为。但是在如此卑微之地,具体是怎么赢得机会的呢?下面一条其实就是讲清楚了这一问题。 水的七种本领,皆为不凡,几近于道 老子把水的特性,或者说水的本领,概括为七个方面:谦让处下;善于隐藏自己;仁爱而不求回报;如实而不失真;正本清源,净化万物;随方就圆,曲直如意;因时而动,随时而变。 这其中本领,把水的特性概括地淋漓尽致,而这种种表现,综合起来,其实也就是道的境界。 保持一种低调,谦逊,还不够,同时兼备顺势而为、善于变通、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等诸多特性,才确保了水在形态上保持一种柔和的状态,在其前进中却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的境界。而它在完成所有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依然表现出来的是“夫唯不争”的品质,最后的结果是“故无尤”。 “故无尤”也很值得说一说,没有怨恨,这种境界看起来似乎没有很了不起一样,没有怨恨,难道就满足了吗?其实要做到别人不埋怨你,是非常不容易的,代表了一个人处事周不周全、到不到位、细节的拿捏是不是很精致,够不够完美。由此也能看到,做事以不留抱怨于人,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465a3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