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微血管密度与尿道下裂严重程度、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7-23 12:57: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包皮微血管密度与尿道下裂严重程度、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性

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尿道下裂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了解其分布规律及其与尿道下裂严重程度、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尿道下裂患儿,对照组为同年龄段包茎患儿,术中裁剪并留存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背侧多余包皮,福尔马林固定后,包埋切片。

一个样本所有切片中,随机抽取5个切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CD31显示包皮微血管,每个切片低倍镜下寻找一微血管热点(微血管较集中区),换高倍镜计算单个高倍视野中微血管数目作为一个微血管密度值,5个切片微血管密度值平均值作为此样本的平均微血管密度,对所有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数据统计分析,寻找其分布规律。术后对行尿道重建的尿道下裂患儿随访1,统计分析微包皮平均血管密度与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有无相关性。

结果:研究组包皮微血管与对照组镜下观察对比,发现研究组包皮较多不规则血管,并且分布不均匀。研究组分为轻度尿道下裂组及重度尿道下裂组,轻度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19.27±4.42)与重度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15.51±3.53)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轻度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21.64±6.39)比无统计学差异。重度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术后随访36例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术式的患儿,发生尿道瘘3,尿道狭窄2例。对照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的中位数为21.8


将所有随访病例分为高密度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大于等于21.8)和低密度组(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小于21.8)。高密度组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低密度组(13.9%),有统计学差异。

2例尿道狭窄的患儿予重新留置尿管治疗,并停留23周后拔除,3例尿道瘘患儿半年后再次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治愈,未再次出现并发症。结论:尿道下裂包皮微血管较正常包皮微血管更不规则,且分布不均匀。

重度尿道下裂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包皮平均微血密度。尿道下裂越严重,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越低,尿道下裂严重程度与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

尿道下裂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越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尿道下裂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包皮平均微血管密度值21.8可作为临床评估手术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4dbf8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