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一、 货币发行的含义、意义和原则 1、 货币发行的含义和意义: 货币发行指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资金进入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账户资金增加,并且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 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流出大于流 入的量。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主要的负债业务, 通过这项业务,中央银行既为商品流通和交 换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相应筹集了社会资金。 2、 货币发行的原则: 垄断性原则: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有利于避免钞票发行分散的诸种弊 端,有利于对货币流通的管理, 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的实力, 有利于增加货币发行的收益。 信用保证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证券作为保证,也就是说, 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 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发行。 要坚持经济发行,法制财政发行。 弹性发行的原则: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货币发行要有高度的伸缩性和 灵活性,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避免因通货不 足而导致经济萎缩, 又要严格控制发行数量, 避免因通货过量而引起通货膨胀, 造成经济混 乱。 3、货币发行的种类: 货币发行业务一般是中央银行垄断的一项重要负债业务, 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经济发行和 有利于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财政发行两种,货币发行都有特定的渠道和程序。货币发行的制度有百分比准备、两级约束、 最高发行限额、双重限制、伸缩限制、外汇准备、有价证券保证、边际增量约束等。人民币 发行遵循垄断发行和经济发行原则, 有。 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地增加货币发行量, 货币的投放必 其业务主要包括制订执行发行基金计划、 设立发行库和 业务库并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运送发行基金、反假币和管理票样等内容, 发行收益归国家所 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 财政发行:指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发行的货币。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4、货币发行渠道与程序 货币发行渠道:央行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业务活动,将纸币注 入流通,并通过同样渠道反向组织货币回笼。 美国联邦储备券的发行与回笼:通过联邦储备银行发行,但要求以商业票据或其他债券作发 行抵押。各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联储委员会的货币发行代理人, 重要。 二、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1、 货币发行准备金的类型: 现金准备:以金银外汇为发行的准备, 有利于货币的稳定,但是却缺乏弹性; 保证准备: 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 题,却增加了控制货币发行的难度。 这种方法解决了弹性问 其在货币发行中的作用至关 2、 货币发行的准备金比率: 由于现金准备缺乏弹性,保证准备又难以控制,许多国家都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规定发 行准备中现金准备和保证准备的比例,这个比例就被称为货币发行准备金比率。 3、世界各国的发行准备制度: 弹性比例制:指增发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例时, 保证准备制: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 行准备,容易造成货币的财政发行。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指在规定的发行限额内, 可以全部用政府证券作为发行准备, 额部分必须用十足的现金作准备。 现金准备发行制: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 比例准备制:指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 比例难以确定。 三、 货币发行制度的发展与沿革 1、 百分比例准备制,规定钞票发行中必须有一定百分比的黄金准备。该比例一般为 30%〜40%。 2、 定额信用发行制,规定在某一限额内,用商业票据和国家证券作担保;超过限额必 须以100 %的黄金作为保证。该制度又被称为"两级约束制” 部分准备法”。 3、 最高发行额限制制,在法律上规定银行券发行的最高限额, 下预计所应有的现金流通额,而且还经常调整。 4、 双重限制制,该制度规定钞票发行要受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的限制; 100%保证的约束。作为保证的物品可以是金银、外汇以及可兑换外汇的其他物资。 5、 伸缩限制制度;规定钞票发行的最高限额,超过该限额发行, 府批准;缴纳一定比例的发行税。 6、 外汇准备制度;规定钞票发行的全部或部分百分比准备, 金作保证。 7、 有价证券保证制度; 就是用各种有价证券, 主要是国家公债代替黄金作为货币发行 的保证。 8、 边际增量约束制;就是规定一个边际增量作为计划年度内的现金发行依据, 金发行增量控制在这个指标内。 货币发行制度演变的轨迹:由可兑换金银演变到不可兑换金银; 由现金准备逐渐向保证 准备演变;由保证准备向货币供应量管理,以及向由政府债券为依据的货币发行方向发展。 四、 我国的货币发行原则: 1、 发行原则:集中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2、 发行准备:以商品物资为保证,保证货币的持有者随时能得到所需的生活资料。 3、 发行基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保管的尚未进入流通领域,为调节货币流通而准备的人 民币。 五、 各国货币发行制度比较: 1、美国货币发行制度:美国货币发行制度的独立性极强,各联邦储备银行需要领取现 钞,都要经过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 各地联邦储备委员会代表机构, 每天都要向委员会报 告发行和回笼的情况。其发行实行“发行抵押”制度,规定各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发行必须 提供100 %并将现 则必须经立法机构或 政在限额内发行 受该限额一般高于正常状 态、"发行额直接限制制”和"一 100 %的现金作为准备。 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券所占的比例, 但准备资产的 超 此超额部分要交一定的超额发 行税;若钞票回笼或现金增加,达到规定的比例,则免征发行税。 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 以存在外国银行的汇票或 现合格抵押品,以及附加担保品。可充作抵 押品的有:金证券;政府债券;合格 的商业票据、抵押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合格的州和地方政府的债券。这种发行抵押,使得 联邦储备券成为具有充分担保的经济发行,没有规定的限额,具有相当的弹性。 2、 英国的货币发行制度:英格兰银行可以根据所持有的黄金超额发行。 银行法规定银行券的发行最高限,并要求 尽管1939年的 100%的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作为发行准备。但目 英格兰银行虽然只 并且贷款 前,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发行已经由部分信用保证转变为完全的信用保证。 的货币作为保证。 英格兰银行通过自己的分支机构向商业银行供应货币, 给贴现所和承兑所,而不直接贷款给商业银行。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享有货币发行权,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商业银行的货币发行货币要以英格兰 银行发行3、 日本货币发行制度:实行最高限额发行制;法律规定的发行保证物有黄金、外汇、 个月内到期的商业票据, 银行承兑票据以及 3个月内到期的以票据、 途径。 4、 加拿大货币发行制度:发行券的准备金全部为政府债券, 加拿大银行券。 国家债券、其他证券及 3 生金银、商品为担保的放款;购买黄金、外汇、对民间、政府提供信用是其货币发行的主要 不需要黄金和外汇作准备; 货币发行的数额取决于公众对钞票的需求量;货币发行的渠道是中央银行向政府购入证券, 支付等额的各国货币发行制度的共性:都实行经济发行,不作财政发行;都规定要有十足的资产作保证; 都规定发行的最高限额。 我国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onetary Aggregates)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 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 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 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 分析和调控。实践中 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 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1、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 )=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 ) =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M0的流动性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济 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 制定宏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 ; 。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2、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 )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 款; 广义货币(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信托类存款+其 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 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 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 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 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 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660922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