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他有点喜欢撒谎 他有点喜欢撒谎 前不久,我听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人教版第8册13课《倔强的小红军》),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片断令我深思: (通过插图导入新课,接着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师:大家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学生答复略) 师:你对小红军有什么认识? 生1:小红军是个很坚强的人。 师:(微微点头)嗯。 生2:小红军是个勇敢的人。 师:嗯。 生3:我觉得他有点喜欢撒谎。 师:(微微一怔)哦,还有谁说吗? 生4:我认为小红军是个倔强的人。 师:(面露喜色,急不可待地)对,小红军是个倔强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着,老师按照已设计好的按部就班教学。) 下课后,我问执教老师:你是否注意到了有个孩子说小红军有点喜欢撒谎?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注意到了,可是我当时很犹豫,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又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他有点喜欢撒谎。这是孩子初读课文后非常真实的阅读感受,而且它不同于别人勇敢、倔强、坚强的认识,初看这种感受似乎不太正确,联系课文仔细想想,这个感受又是多么合情合理,撒谎就是说假话、骗人了,小红军说的几次话确实都不是真话,作者也正是从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充分表现小红军的倔强品质。教者这时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适时调整教案,就从撒谎入手切入教学,可以首先肯定孩子的独特感受,你真是个读书认真的孩子。是的,我也发现小红军有点撒谎,他撒了几次谎?你从哪知道的?他为什么要撒谎?你怎么看待小红军的撒谎?现在大家赶紧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如果教师能够这样因势利导,那么既尊重了这个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实现教学中的阅读期待。因为课文的教学重点正是小红军与陈赓的四次对话。 [反思]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学生的表现似乎不尽人意,答复以下问题总也到不了老师心目中既定的标准答案上来,教师因此感到很失望,教起来也觉得很费力。我觉得这主要是教师本身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问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与文本、教师、学习伙伴之中不断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案例中教者发现了他有点喜欢撒谎这个契机,但没有好好引导,让这个思维的火花很快熄灭了,真的是非常遗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不应该是既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发现,让他们敢想敢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探究知识,那么就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教师只有从观念上彻底放弃完成教学任务观,在课堂上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抓住契机,以学定教,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c252af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