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时常思考“纯粹”的意义,想必应该在于云的纯净至美,在于海的深邃神秘,亦或是在于地核之中,是种渴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存于纷扰的我们时常在追求一些简单、本源、初始,可见“纯粹”就是我们的缺失。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缺失?第一反映便是“忙”。每天从睁开眼的那一刻,整个人便开启了高速运转模式,匆忙的洗漱,急忙的吃饭,赶忙把孩子安置妥当,慌忙赶到学校。家里这一阵“忙”之后,便到学校开始第二轮的“忙”。之后,在深夜闭上眼睛那一刻,似乎还舍不得结束这种“忙”。 到底在“忙”些什么?殊不知笔者在成堆的作业中完成此篇。殊不知笔者在“蜜蜂采蜜”般的环境中完成此篇。忙些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忙到没时间思考自己在忙些什么。经常听到“一上午怎么什么都没干就过完了啊!”“忙死啦,啥都没完成!”“你赶紧弄吧,今天上午截至!”看吧,我们已经忙到了境界。我称之为“无”的境界。 “忙”字,从心从亡,本人粗浅,想必心亡而忙,心静不下来,怎能不忙呢? 在这个追求“高效”,倡导“快速”的社会里,从雷夫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我读到了“纯粹”与“安静”。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好好做。”雷夫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和孩子们的相处,是一种最初的教育,用爱与责任陪伴每一个孩子。没有功利性的去完成一件事儿,才是最轻松的,教育也是如此。 这年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被某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学生之“害怕”,课堂上我们辛辛苦苦的讲了那么多知识,这些可能都没让学生记住,相反我们所说的不完成就要受到惩罚或者批评反而被学生记住了,他们害怕被批评或者被惩罚,于是,他们规规矩矩的完成作业,整整齐齐的坐在教室里……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离教室老远就会听到班干部大喊一声“老师来啦!都别说话啦!”,家长恐吓孩子“你不好好写,到学校看来老师不批评你!”教师的角色由于这个“害怕”,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如此这样怎能让学生喜欢上学,爱上学习呢? 雷夫很明白,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伙的,我们应该去一起攻坚克难,习得知识。雷夫的“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等主张。在他的教育实践中让我真实的感受到师生一伙的那种美好境界。这是为了一起习得知识而教,而不是为了“害怕”害怕的事情发生而教。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为了“害怕”而学。消除了害怕,才能让师生处于一种自由的,平等的氛围之中。当然,这种美好的境界就如同“心远地自偏”般,需要修炼,需要摸索,但终会到达。当我们慢慢消除“独裁”“仰望”“害怕”之后,想必就能达到“纯粹”,纯粹方能精。 从《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中》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原来那些著名的教育者拥有的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教育理念,而是奉行人性的起初,即“爱与自由”。在我看来,雷夫就是教育的“耕行者”,以朝圣者的姿态,践行爱与责任。 通过阅读让我明白,在忙碌中抽空读读书,才能让自己在书中找到方向,教学的方向,努力的方向,或是生活的方向。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里,每天奢侈半小时,离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捧上纸质的图书,感受实在的触感,静心而阅,“悦”读越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09212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