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什么音

时间:2022-07-19 21:1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

“曾不是农桑”的曾读什么音?

我们知道,由于古音流变的一些原因,造成同学甚至一些老师读古诗的时候也存在人云亦云,往往不知所从。比如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这个“斜”字读什么音呢?贺知章《回乡偶书》“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读什么音?白居易《观刈麦》中“曾不事农桑”的“曾”又读什么音?

“斜”和“衰”

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中的“斜”字,有的读物注音(xié),有的读物注音(xiá)《回乡偶书》中的“衰”也是如此,有的人读“cuī”,有的人则读“shuāi。那么,正确的读音到底是哪个? 《古代汉语》(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王力、林焘校订,北京出版社出版)第10401041页,有这样两段文字:

我们通过实践已经体会到不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不了解古代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很难读懂先秦古书。但在语音方面,似乎不存在什么障碍。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今天我们读古书,一般可以用“目治”(眼睛看),如果要读出声来,也完全可以用自己习惯的现代汉语语音。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用韵的地方,今天用现代语音读起来不押韵、不和谐了。距离我们时代越古的,不和谐的地方也越多。这是很自然的。我们在上面《古今语音的异同》一节已经介绍了这种情况。我们还讲了反对朱熹的“叶音”说,批评了为求和谐而强改字音的主张。清初的顾炎武在古音研究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他研究古音的目的是为了“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主张用古音诵读古诗。这是一种复古主义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不足为法的。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第1011页,则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斜”的正确读音:

以前曾有人用自己构拟的中古音标过唐诗。但如果照此吟出来,恐怕谁都听不懂。用普通话来吟诗词,由于古今声韵调的差异,当时谐和的平仄到今天已有许多不谐和了,这尤其以韵脚的不谐为突出。因此有人犯了新的“叶音”毛病。譬如朗诵杜牧《山行》就有人主张把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读成“霞”音,以求得与后面“家”“花”两个韵脚的谐和。这样做其实比朱熹读《诗经》高明不了多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从以上引言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古诗朗读,不能为求押韵而强改字音,应当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发音。

这样,我们参照现代汉语辞书的规范注音,便可以找到“斜”“衰”的正确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中,“斜”字的注音只有(xié),而没有(xiá)。所以“斜”字只能读作(xié) “衰”字的情况比“斜”字复杂。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71页的释义是:“衰shuāi衰弱:盛~︱年老力~︱风势渐~。另见cuī。

182页:“衰cuī①见【等衰】。②同‘缞’“缞cuī旧时的丧服,用粗麻布制成。”第227页对“等衰”的解释是:等次。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第915155页,对“衰”字的注音和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基本相同。 由此可见,“衰”是个多音多义字,它在不同的词里意义不同而有不同的读音。那么,要确定“衰”的读音必需联系它在诗句中的意思。《唐诗三百首》(陶金雁编,江西人民出版社)第346页对“鬓毛衰”的解释是:“指人老大,鬓发稀疏脱落。”查阅新近出版的多种儿童唐诗读本,发现其中对“鬓毛衰”的释义也都大抵如此。根据诗句的意思,“衰”的读音自然应当选择“shuāi,但是,我们所见到的多种儿童唐诗读本为什么都注音“cuī”呢?而且现代辞书中对“衰”cuī)的释义,似乎与“鬓毛衰”的“衰”完全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看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查查古汉语辞书对“衰”的有关解释。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8页的第二个义项为:cuī。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饮得无~乎?’(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而在该字典修订后的1998年版中,则把这一义项(例

※内部资料 世纪蓝海版权所有 请勿外传※

365天客服热线:4000-163-365 www.21lanhai.com

【莲坂校区】莲富大厦1 【金榜校区】南洋大厦二楼 【文园校区】阳鸿新城1-3






语文

句与今译完全相同)归入“shuāi”音的条目下。再看《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44页的释义:③减少、减退。(例句与今译同上)其读音也为“shuāi。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1、同样表示“减少、减退”义的“衰”字,有的辞书认为读“cuī”,有的辞书认为读“shuāi2、新近出版的辞书均认定读作“shuāi

而直接指明“cuī”为“衰”字旧读音的,是《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其1465页的义项中有这一条目:“⑤(旧读cuī)衰减、减少”

根据上面的材料和分析,我们认为“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中的“衰”字读作“shuāi”比较合适。因为选择这一读音,更加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规范,而且在字义和诗意的联系上也更能说通。在古诗教学中,旧读音“cuī”则可以作为古汉语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

“曾”

“曾”比较复杂,现在来看一段叙述。 “曾不„„”此种结构在古文中频频出现,即使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它的踪影。例如: 1“曾不事农桑”,文下注为“却不从事农业生产”(白居易《观刈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0412月版)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文下注:‘曾’,尚,还。《核舟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0412月版)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文下解释:“曾(céng,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0511月版)

4“曾不吝情去留”,文下解释:“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五柳先生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0212月版)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文下注释:“指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瞬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曾,竟,简直。《赤壁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0076月版) 6“今吾且死,而候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文下注:“曾(zēng,竟然。《魏公子列传》,苏教版高中《语文20076月版)

7“曾不能疾走。”文下注:“曾不能,连„„都不能。《触龙说赵太后》,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一册,20046月版)

8‘曾’不知老之将至”,文下注音并注释为:‘曾’zēng;乃,竟。《兰亭集序》,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二册,200412月版) “曾”到底念何音?如何注解?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P300“曾”义项共九,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①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08月版,P1467“曾”共八义项,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④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战国策·赵四》“老臣疾足,曾不能疾走。《说文》“曾,词之舒也。”段注:“曾字古训乃。

《汉字古今义合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1057“曾”共五义项,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①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孟子·公孙丑》“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通过“苏教版”“人教版”《辞海》《说文》《辞源》以及《汉字古今义合解》,我们发现“曾不”连用的结构中,“曾”应读音为“zēng,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

关于“曾”的流变,陆宗达先生《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P48-49)早有论述,兹赘录如下: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郑笺》“不容刀,亦喻狭;不崇朝,亦喻近。”此诗的“曾”,即现代汉语的“怎么”。毛、郑对“曾”都没解释,而扬雄《方言》解释最详。《方言》卷十:“訾,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盖以“曾”为“何”是先秦古籍中习见的用法。唐人或变“曾”为“怎”,如杜牧《边上闻笳》“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怎禁十九

※内部资料 世纪蓝海版权所有 请勿外传※

365天客服热线:4000-163-365 www.21lanhai.com

【莲坂校区】莲富大厦1 【金榜校区】南洋大厦二楼 【文园校区】阳鸿新城1-3






语文

年。”徐倬《全唐诗录》作“曾经”“怎禁”是“怎么禁得住”“曾经”是“怎么禁受”,意义本相同。宋以后“争”变“怎”“怎”又读“怎么”。由此可知,“争”“怎”都是“曾”的语变。至于《方言》说“或谓之訾”,则“訾”亦“曾”之变。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赞成用现代读音来读古诗。因为真不知道某一首唐诗在唐代怎么读,到了宋代又怎么读。但是因为古诗中的旧读音还涉及到平仄和押韵的问题。因此也有人主张在押韵的时候还是读古音比较好。以此来看,“曾不事农桑”的“曾”读“céng”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内部资料 世纪蓝海版权所有 请勿外传※ 365天客服热线:4000-163-365 www.21lanhai.com

【莲坂校区】莲富大厦1 【金榜校区】南洋大厦二楼 【文园校区】阳鸿新城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1bb9b165ce050876321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