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朴狱中诗看公朴精神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公朴狱中诗看公朴精神 作者:谈大庆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 摘 要: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有记载的历史中,从最初的甲骨文字,象形文字,到指示、会意、形声等, 无不表达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文字能够跨越历史,跨越国界并且饱含着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后人又在诗词歌赋中寄情于景, 寄情于字里行间。而现代民主战士李公朴的狱中诗就是最能表达其精神世界的作品之一。本文将就诗中参透出真正的公仆精神,这一精神是和民主运动有机重合起来的, 那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精神。 关键词:文字;李公朴;公朴狱;公朴精神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98-02 人类从发明文字起就开始寄情于文字。早在5000多年前的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1960年采集到的三件刻画图像陶文的大口尊,于省吾先生,他在《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引述了陵阳河发现的“ ”,将其解释为“旦”字,并谓云气承托着初出山的太阳,早晨旦明的景象苑然如绘。继之,唐兰先生认为陶文“是很进步的文字”,并将“ ”、“ ”、“”三字,分别释为炅、戉(钺)、斤等字。且称:“由于大汶口文化陵阳河遗址和前寨遗址中陶器文字的发现,是商周以前的图像文字体系,至少可以推到5 000年以前了”。后来,在遗址上又采集了十多个文字,李学勤先生认为,“”、“”可释为“皇”、“封”字。在《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一文中,他说:“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特有的符,有不少考古文字学界的专家进行考释,都同意是文字。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尊、单字有十几种之多。它的结构和我国古代甲骨文、青铜器铭刻上的象形文字十分相近”。 在另一个文明古国埃及,最初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经过发展,逐渐具有了表意功能,比如太阳可以表示“天”,或者“光明”;荆棘则可以表示“锐利”的意思。更进一步的发展,有些象形文字具有了抽象的表音功能,这样就出现了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的“圣书”,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埃及人创造出了24个表音符号,这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创造的标声符号,但还不是真正的字母文字。后来的腓尼基人在埃及24个表音符号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古希腊人又在腓尼基的22个字母(全是辅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元音字母,形成了希腊字母文字,元音只用于表示关系、条件、语气和情感等。现在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都是从希腊字母文字发展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埃及的象形文字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人类的文字的发展从象形开始,到指示、会意、形声等都无不体现古人情感表达。西方人虽然从象形文字发展为字母文字,但是,他们也用音符来表达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词汇的丰富,古人开始用诗的形式来表达情感。《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是古人各种情感表达的大汇总。《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是希腊人乃至西方人的精神家园。从时间上和情感表达方式上,古代中西方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不同的是我国从原始文字发展成了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书法艺术。 从5000多年前的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单体字直至现代,五千多年来,文字的形态不断的发展,商代甲骨文、周朝籀文、秦国小篆、西汉隶书,到了两晋时期,书法艺术飞速发展,尤以行书最盛,涌现出大量的书法名家,为后世竖立了标杆。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 一代书圣王羲之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与名士孙统、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的兰亭,曲水流觞,赋诗抒情。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编篡为《兰亭集》,羲之乘酒兴用鼠须笔挥毫作序一篇,留下了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因为他情深意厚、自然洒脱,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为他笔法精严、文思泉涌,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为他诸美皆备、超凡脱俗故能使这篇文稿的挥写最终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一代大家颜真卿为悼念死于“安史之乱”的侄子季明,在悲痛中用真情写下了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我们仿佛从书中看到书家愤怒的面孔,凛然的身姿,在忘情的状态下一挥而就,在随笔流走的同时,显出了随心所欲的高度技巧,字迹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深得自然之妙。一代文豪苏东坡一时兴会俯今追昔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卷》,从文章和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情驰神纵、超逸悠游、豪放无边的风神。古往今来人们或悠然或悲戚或豪迈,用文章、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现代民主战士李公朴的狱中诗是最能表达其精神世界的作品之一。 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东村人氏,原名永祥,号晋祥,后改名“公朴”,另取一号“朴如”。李公朴,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名主战士,社会教育家,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1919年,在上海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担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翌年,南下广州,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愤然脱离国民党,出洋赴美半工半读。学成后在欧美各地进行社会考察。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进步文化事业。1936年11月23日,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镇压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李公朴和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在长达8个多月的羁押生活中,他应沈钧儒之约写下《羁押诗》:“羁押生活不自由,不自由后才知自由的好处!自由自由大众的企求。羁押生活不自由,不自由也有好处;若非如此,好友怎能长欢叙。在羁押生活中,大家利害相同;六个是人一人,彼此互谅苦衷。在羁押生活中,并无彷徨的烦恼;因为过去的一切,没有什么做错了,自知不易,知人更难;在羁押的生活中,友谊增进了无穷!不要怨人不了解你,只怕你不了解人;四个月羁押生活中,我于此领悟重重!羁押生活单调,大家不妨“胡闹”!引吭乱叫,轰然大笑,所为何事,莫明其妙!”整诗书法端正从容,布白疏朗妥帖,通篇错落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者不惑,真正的智慧首先是能够判断是非,如果你心中有判断力,有定力,有明确力,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公朴说过:因为“吾辈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抱着真理,为民族、人类服务,有什么疑惑呢?”唯真理是从,唯民族、人类利益是图,心明如镜,光明磊落,既无疑,也无惑。公朴在诗中也写出虽在羁押中,并无彷徨和烦恼,因为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错,这是真有智慧的聪明人。仁者不忧,何为仁?仁者爱人,能够发自内心的包容理解他人,心存大者。在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人的内心的仁厚。公朴的《羁押诗》充分表达了仁者大爱:从羁押的不自由到向往自由,又说不自由也有好处,能使好友长相处,在羁押生活中增进了无穷友谊。悟出了不要怨人不了解你,只怕你不了解人,充分体现出公朴大仁大爱情怀。勇者不惧,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这一切压来的时候,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七君子”在狱中每人都有分工,每天按时读书、写作、打球、唱歌、练习书法,而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七君子”的一身正气,恐慌不已,下令“增高围墙”、“添置看守”加强防备。公朴在诗中用“引吭乱叫”、“轰然大笑”来表达勇者不惧的心情和对反动派的鄙视。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郭沫若先生在为李公朴题词中写道:“我并不是偶像的崇拜者,但我今天要把李公朴崇拜为“民主之神”。他为民主运动而流尽了他最后一珠血。他的精神和民主运动有机重合了起来,只要人民还存在着的一天,永远会发生着领导作用的。因而我要向我们中国的雕刻家或画家们建议:假使有人要替李公朴造像,希望不要单造一个李公朴,一定要像圣母像那样,抱一个孩子在手里,而且要脸贴脸地呈现着十分和亲的神气。在这儿我把公朴的本质认清楚了。有人如要问民主精神应该怎样形象化?我可毫不踌蹰,这样地告诉他:像公朴抱着小孩的那样和亲的态度就是真正的民主精神。”从公朴的狱中诗中,也能体会到公朴精神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精神,是真正的君子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71e7d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