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喻 要提高写作语言水平,修辞手法的训练是重中之重,而且,从小学阶段就应该要打好基础。这里我们专门来说一下比喻句。 比喻,即打比方,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小学阶段主要使用的是明喻和暗喻两种。写出一个精彩的比喻句,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历,更需要有独具慧心的想象力,可以说,从运用比喻句的水平,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学生的修辞水平。 孩子的思维受到的限制比成年人少,这使他们常能想到一些生动活泼的比喻,但小学生,特别是刚接触修辞手法的小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时,需要老师及时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用了“像、好像、仿佛、似乎、似的”等词语的句子都可以算比喻句。小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一个比喻句要具备本体和喻体。“他好像快要睡着了似的”就不是比喻句,“好像”后面的“快要睡着了似的”并不是喻体,只是在陈述“他”的状态。 另外用不同种类的事物打比方才能算比喻。通过一些简单练习,学生即可以明白。如“她长得很像我妹妹”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她”和“我妹妹”都是人,属于同种事物。 其次,对于喻体的选择要注意:尽量采用大家都知道的事物,避免选取自己在卡通等电视节目或漫画书里看到的一些虚构的、其他人不知道的事物。小学生容易把自己的世界当作人人都了解的世界,于是就出现了选用卡通漫画事物作为喻体的问题。 “太阳升起来了,火红火红的,就像××卡通片里的××人物打出的招式一样。”这个比喻句就不好,因为这部卡通片不是人人都看过,也许看过的人还很少。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一些家喻户晓的节目里的某些事物也可以成为喻体,这里暂不讨论。 使用比喻是为了把一件事说得更清楚,把一个道理说得更浅显,选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物作为喻体,比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再次,对于喻体的选择还要注意:喻体要尽量二是本体和喻体的美丑、体现的感情色彩要相符,如果本体是美好的事物,喻体也同样要找美好的事物,如果本体是令人憎恶的事物,喻体就不要找一个受人喜欢的事物。小学生往往急于找到一个有某些相似之处的喻体,而容易忽略感情色彩的一致性。 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课时,我给学生看青葡萄的图片,请他说一个比喻句,形容一下眼前的串串青葡萄像什么,他说:“就像那种可以压爆的塑料泡!”我提示他:“这些葡萄很漂亮,我们能不能换个漂亮一点的东西来形容它呢?”他想了想,说:“这些青葡萄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气球,那些还没长大的小葡萄,就像还没有充满气的气球。”我鼓励他说:“很好,这样我们这篇文章看起来就更漂亮了。”显然后一个句子比前一个要好,特别是“还没有充满气的气球”非常有意思,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修改比喻句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这一点,如:以下句子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运用得不恰当,请你修改一下。 (1)歹徒趁着人们忙乱之机,顺着高粱地,像小白兔一样逃跑了。 (2)妈妈的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像两个大灯泡。 (3)同学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好像一排排粗壮的大葱栽在菜园里。 这是一组典型的前后感情色彩矛盾的句子。第一句中歹徒是令人讨厌的,用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作为喻体就不恰当了,我们可以把“小白兔”换成“老鼠”、“狐狸”等动物;而二、三句中的“妈妈的眼睛”和“同学们”,我们就应该找更美好的事物作为喻体,这样句子才能显得优美。 一个精彩的比喻句,还要有新颖性。对于这一点,大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很难做到,可以鼓励,但不必刻意强求。 总而言之,我们要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多用比喻句,但又要提醒他们:不能滥用比喻,要用就要用得恰到好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eae54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