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怀(其一) [唐]张九龄 弱岁读群史(1),抗迹追古人(2)。 被褐有怀玉(3),佩印从负薪(4)。 志合岂兄弟(5),道行无贱贫(6)。 孤根亦何赖(7),感激此为邻(8)。 【注释】 (1)弱岁: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亦泛指幼年,青少年。柳宗元《同刘二十八述旧言怀》诗孙汝听 注:“弱岁,谓弱冠也。” (2)抗迹:特立独行。高尚其志行、心迹。《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晋何劭《游仙诗》:“抗跡遗万里,岂恋生民乐。”前蜀杜光庭《怀古今》诗:“吾所以思,抗跡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慾,保道德为规箴。” (3)被褐有怀玉:被:通“披”。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4)佩印从负薪:指汉代朱买臣。买臣发迹前家贫,常卖柴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后得荐,为中大夫,坐事免。久之,拜会稽太守。衣故衣,佩太守印绶步归(《汉书·朱买臣传》)。 (5)志合岂兄弟:言志同道合何必是兄弟。《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6)道行无贱贫:言君子行道而安于其位,没有贫贱与富贵之差异。《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7)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8)此:指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此句谓愿与这些有作为的古人为邻,即向他们学习。 【简析】 这首诗应该是开元四年(716)辞官南归之前作。张九龄出身寒门,在读书过程中,被古代那些出身寒门而不懈努力,最终有所作为的人所感动,表示要向他们学习,“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都具有这类人物的特点。本诗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这一心态。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弱岁”两句回顾年轻时遍读群史,从此自己的志行、心迹就一直向古代圣贤看齐。接着“被褐”两句用典,《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佩印从负薪”指汉代朱买臣。朱买臣家贫,常卖柴以给食。但是他“担束薪,行且诵书。”后来拜会稽太守,佩太守印绶荣归故里(《汉书·朱买臣传》)。用“群史”中的两个典故,表示自己虽然穷困但志向远大,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才。 从写法上说,张九龄这首诗的前四句明显有阮籍《咏怀》诗的痕迹,阮籍《咏怀》第十五首前四句:“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张九龄这首诗的前四句与此如出一辙。 张九龄后来登上过宰相之高位,也算是实现了他的理想。但是这仅是地位上相似,而在向理想迈进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崎岖坎坷的。自他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他积极进取、秉公尽职、建言献策,得到许多大臣赞许。他忠耿率直,为国分忧。后四句则是在仕途上的感受。 “志合”两句是作者对人生际遇等的看法:志同道合的不一定是兄弟,一个人的涵养到了一定程度就无所谓贫富贵贱了。这两句都是儒家的观点,《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他只是实践了儒家的这些信条。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言志同不妨道路各异,道行贫贱亦乐也。曲江一生大节俱见于此。”也表示这些成了张九龄执政的行事原则。“孤根”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自己孤身一人,没有什么依仗,在仕途上没有可以广泛的可依赖的关系,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群史”中说到的这些人。“为邻”也即“为伍”,和他们一样。 张九龄的这首诗表现的是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会政治,另一方面又力图保持他行事为人的准则,不愿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在他的许多诗歌中都有表示。 【按】本文吸取了一些鉴赏文章的说法,但是本人不赞成把这首诗说成表现“仕”和“隐”的矛盾,而是表现即使在穷退之时也有着自己理想的坚守。尤其是最后一句“感激此为邻”中,各家对“此”的注释都没有注意,其实,这里的“此”正是指“群史”中的贤人。他在现实生活中无依无靠“孤根亦何赖”,但是在“群史”中找到了自己的同道和榜样。 (朱福生)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承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有《曲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04ff14a21614791711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