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社会课的教学叙事研究

时间:2022-04-22 18:2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节社会课的教学叙事研究

作者:殷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年第04

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小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所以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同伴乐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乐呢?社会活动课《借玩具》,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请一位教师扮演小兔,让全班孩子通过向小兔借玩具来学习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实上从小兔带着玩具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向小兔借玩具的过程好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时,交往的方法也自然习得了。这使我想到:尽管社会课不如其它的课好把握,教学素材的组织难度较大。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将道理的领悟、行为的习得融于游戏中,教学活动同样会有趣、生动并有效。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这一环节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大胆地与小兔交往,从而借到玩具。应该说这个要求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们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经验,顺利地借到了玩具,这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成功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一个障碍,即要孩子学会用一起玩的方法让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当孩子们继续尝试用第一种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小兔的拒绝。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绝后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个大眼睛男孩甚至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结果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失落也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因为品德教育中,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讲团结、会谦让,好的东西要乐意与别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儿视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认为只要我对别人说了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东西让出来。我想:孩子们的失落和老师们的意外正是我们想通过这节课表现出的一种观点:即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不给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学会坦然面对拒绝,而这些是传统教育中经常忽略的人性化的东西。

为了帮助孩子用积极的交往策略去借到玩具,我主动加入到借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参与显得信心十足,他们一致认为老师一定能成功地借到玩具。其实我的加入不过是教师交往策略的示范。当我说出:小兔,我们俩一起玩滚皮球好吗的时候,孩子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小兔。听到小兔欣然答应,都松了口气。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他们纷纷像老师那样一起玩的策略向小兔借玩具。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刚才那位哭鼻子的孩子再次去借玩具,当成功的喜悦重新洋溢在他的脸上时,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纲要》中提出的:在教学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14adbb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