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3级博士生魏红心和德国哥廷根大学访学博士生陈志伟作学术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123 更新时间:2015年05月28日 字体:A+ A- 2015年5月18日,我院2013级博士生魏红心和德国哥廷根大学访学博士生陈志伟在学术例会上为教育研究院师生作题为《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来源》和《德国学徒制制度解析及启示》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例会由史秋衡教授主持,我院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例会。 魏红心博士生首先追溯了公元6世纪至今的英国教育发展史,提出英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自由教育的理念,并列举英国思想家从不同视角所诠释自由教育内涵,并以课程设置为例考察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魏红心博士生最后总结“既没有纯粹的通识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专业教育,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英国大学通识教育并非停留于普遍知识的获得,而是更着眼于人的精神价值”。该报告较为完整地描述了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路径,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陈志伟博士生从现实背景与客观需求探讨德国学徒制的产生与发展,紧接着从入学条件、在学期间、理论与实习所占比重、学制年限、考核、毕业要求等六个方面对德国学徒制进行概念界定和模式分析。陈志伟博士生从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责任与任务、学徒制的特征和作用、法律和制度保障、学校学习费用和实操培训费用的不同资助主体、企业参与动机及保障机制、职业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等方面为本院师生呈现了更为立体化的德国学徒制。最后,从体制差异分析我国借鉴德国学徒制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建议我国在学习德国学徒制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模式,注意创设有利于该制度发展的环境,强化行业协会的监督,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教学与培训的联系,签订学徒合同保障权益,完善资助体系。陈志伟博士生为在座师生介绍了详实的德国学徒制,为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提供理念指导和路径参考。 在座师生对两位博士生的学术报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兴德副教授、覃红霞副教授、文静助理教授等师生在报告提问阶段纷纷与两位博士生开展热烈的讨论,最后在轻松欢快的交流中结束了本次学术例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a939bf10661ed9ac51f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