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今中国关于同性恋的社会舆论 青岛大学教授张北川长期研究同性恋问题,写作了我国第一部研究同性恋现象的学术理论专著。他说,近几年,中国的同性恋现象如冰山一角,渐渐显露出来。由于同性恋话题的敏感性,以及认识程度不够,以往社会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都普遍持漠视的态度,对同性恋者往往怀有偏见甚至敌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同性恋群体和一些学者、志愿者的争取,正视同性恋的趋势逐渐显现出来。对同性恋这一社会现象的新闻报道以及专门研究,虽然仍旧稀少,但数量上比以往有增加,这是好事。 张教授希望,全社会能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对待同性恋者,因为他们除了性取向和我们不一样以外,其他都一样。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需要理解和认可。 张北川说,有一种说法,我国的“同志”已达到3000万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过着不为人知的“地下生活”。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异,交流渠道的闭塞和信息的匮乏,导致外部对“同志”群体充满猜疑,这更加深了“同志”群体本身的心理负担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这种外界和他们群体间的鸿沟越来越深,越是不了解越不能相互理解,越不理解就让“同志”的生活显得越神秘,越与常人不同,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张北川希望全社会都能以新眼光来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对异性恋怎么看,就对同性恋怎么看。(编辑:姜志) ----南方网 虽然有调查显示,中国同性恋者的人数可能高达3000万,全国较有影响的同性恋者网络论坛就超过50个,但同性恋文化几乎还算不上“亚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在这个群体内部,他们拥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等等。而在笔者所见的许多相关报道中,不仅是旁人,就连许多同性恋者,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迷茫、慌乱与无所适从,他们往往反复地说着“我就是这样喜欢他”、“我愿意过这样的生活”,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也许是生理心理上的差异、交流渠道的闭塞和信息的匮乏,外界对同性恋者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猜测和疑忌,尽管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依旧保持着“同性恋就是性变态”的想法。而或者是媒介过分渲染、或者是某些同性恋者表现出来的某种“异性特征”,更加深了人们的成见。 ----东方早报 英国跳水明星戴利突然宣布“出柜”,全世界再次关注体育界的同性恋问题。同性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而且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就如美国NBA球员科林斯宣布“出柜”后,总统奥巴马还赞其勇气可嘉。但不能否认,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同性恋。同性恋对体坛的冲击有多大?体坛真的成了同性恋重灾区吗?这种现象对体育未来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期《三言两拍》特邀深圳大学运动心理学博士刘皓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他曾在香港和卡塔尔这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地方上学和做科研。------新华网 古代同性恋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同性恋行为的记载至晚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代最著名的同性恋者是卫灵公和弥子瑕。当弥子瑕得宠于卫灵公时,可以私自驾国君车子出游,可以把自己吃剩的桃子扔给国君。 战国时代最著名的最著名的同性恋个案则是魏王和龙阳君的故事。魏王是同性、异性双重恋者,龙阳君则是素质性同性恋者(也就是受方啦)。 在此之后,同性恋行为便和王朝历史一样绵延不绝。汉代宦官“思狎有可悦之色”。据《宋书·王僧达传》、《南史·萧邵传》记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在南方同性恋者有宋太子冼马王僧达与军人朱灵宝、族侄王确,梁朝文人庾信与娈童萧邵,陈文帝陈蒨与韩子高等人。北方的同性恋者有北齐人元悦。 唐代同性恋的风气似乎没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兴盛,但显然并未绝迹。不仅上层社会中出现这类行为,而且延至民间,龟兹壁画便形象地展现了存在于西域、敦煌当代百姓中的同性恋风貌。壁画中的同性恋者均是女性,她们在音乐舞蹈的伴奏下,或着衣,或裸体,流目盼顾,做出种种亲昵之举。从画中的人物形象看,多系典型的唐代仕女,体态丰盈,面如满月,发髻装束与中原无二。这表明,在唐代边域的汉族人民中,同性恋者没有受到非议和歧视,这种行为一度行为社会时尚。 五代两宋和元四百多年是春秋战国以来同性恋风气最淡的时期。在贵族、官吏文人中,少有同性恋事例。社会上曾有一些男妓,如北宋“京师与郡邑间,无赖男子用(色相)以图衣食”。南宋吴地男娼“皆敷脂粉,盛装饰、善针指,呼谓亦如妇人”。不同于前代,文人们没有歌颂和欣赏这种行为,朝廷则严加禁止,宋徽宗立律:“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 明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奇特的社会。享乐纵欲与理学说教共生,开放浪漫与压抑拘谨同存,肉欲宣泄同个性解放并长。巨大而尖锐的矛盾腐蚀了旧有的秩序,为人的自身发展(包括正常和不正常的)提供了更大的余地。明代同性恋之风大盛是不足为奇的。在贵族和帝王中,同性恋成为“雅尚”,严世蕃和优童金凤昵如夫妻,“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明武宗亦好男色,其内宠皆选“年少俊秀小内臣为之”。 ----中国古代同性恋简史 同性恋是一种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性恋者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无论从同性恋活动对家庭和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影响程度,还是同性恋者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同性恋研究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对中国同性恋现象的深入研究,其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肯定。本书是国内社会学界在同性恋研究领域最早的成果之一。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e7257931126edb6e1a10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