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4期 数年前,某机构评选出的20世纪十位中国画大师中,除了吴昌硕外,其余九位都曾在美术院校执过教鞭。 齐白石曾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黄宾虹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徐悲鸿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刘海粟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早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张大千应徐悲鸿之邀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傅抱石从日本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李可染也曾先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林风眠,1925年时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校长。 文·图\万峻池 20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是个值得深入研究、大书特书的课题。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嬗变、发展、走向都与学院派绘画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关联。 如此众多的绘画大师执教各类艺术院校,这是对其人其艺的充分肯定,也是名校名人效应的生动体现。人以艺传,校因师誉。这种良性的互动谱写了20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精彩辉煌的篇章,圆圆满满地实现了有民族自豪感、艺术创造力、强烈事业心的老一辈艺术家为艺术而殉道、为理想而拼搏,弘扬国粹、培育新秀、繁荣创作、美化人生的神圣而又光荣的梦想!蔚然深秀,满目芳华,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光我华夏,功德无量。 古往今来的学院派 学院派绘画在古代便有萌芽和雏形。翰林图画院,简称画院、图画院,为宋帝王御用的绘画机构。画院肇始于五代后蜀。北宋初年设置翰林图画院,罗致各地画家,按才艺优劣,分予祇候、待诏、艺学、学生等职衔。徽宗时,以考试选拔人材,并设图画博士院,以政和、宣和时为最盛。南宋重整画院,规模不逊于北宋。画院的职使及活动,或图画忠奸善恶,存作鉴戒;或搜括名画,充实宫廷收藏;或画家创作,合其意者予以嘉奖、赐物、进爵。 宋代画院的设立,对中国绘画艺术繁荣起到重要作用。郭熙、李唐、马远、夏圭等均为画院高手,均有名作存世。王希孟曾得宋徽宗指点笔墨蹊径,画遂超越矩度,秀出天表。18岁时,终绘成青绿山水卷《千里江山图》,不久病故,此图卷是其留下的唯一作品。元代不设画院,明代院体画出现了文人画通俗画倾向,因随着绘画的商品化、趣味的市民化、文人画家的职业化而形成的。尤其是花鸟画大量地采用浙派山水的画法和构图,冲破了南宋院体花鸟的艳丽谨细,以写意笔法作工笔花鸟,形成笔不工意工的新风格,其最高水平当推林良、吕纪。清代设如意馆,康熙时聘郎世宁等洋人为宫廷画师,采用西画技法,能得水墨韵致,诚为沟通中西绘画之先驱。 上海开埠百余年,由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发展为清末民初国内最繁华的都市,海派绘画也应时而生,各种金石画家的结社活动也空前活跃。据清末杨逸所著《海上墨林》记载,自宋至清末民初,上海土生土长的和由外地来沪长期寓居的金石书画家多达740余人。虚谷、赵之谦、任伯年、蒲华、吴昌硕、王震等均为耳熟能详的一代大师。然而,金石书画社团中,较为著名者属平远山房书画集会结社最早,提倡风雅,广纳贤士,“坛坫之盛海内所推”。 吾园书画集会起于嘉庆八年(1803年),成员多达133人。华亭改琦参与活动甚为积极,单他一人留给“吾园”的诗词、画幅就不下16件。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成立于清光绪中叶,活动时间长达30多年。至夕,馆内艺人济济一堂,作画吟诗,品评鉴赏,气氛热烈,中宵方散。首任会长是汪洵,继任者吴昌硕,成员有陆恢、黄山寿、赵叔孺、黄宾虹、贺天健、王个簃、张石园等。 豫园书画善会组织机构健全,故活动时间长达40余年,成员多达200人。发起人为高邕、杨逸、钱吉生、吴昌硕。这些书画会集交流、鉴赏、销售、课徒授艺等诸项功能于一体,为日后上海地区美术学校的建立起到了催化作用并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世纪丹青梦 随后的历史风云中,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创办院校,广纳贤才。1912年,刘海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聘请蔡元培、梁启超、王震、沈恩孚、黄炎培为校董。1935年,刘海粟旅欧归国主持校务,设国画、西画、图案画、劳作四个专业。1946年谢海燕任副校长,次年分设三年制、五年制专科,还设有研究班、特别选科及夜班,教学日趋规范,曾多次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教师作品展览等。一花引来百花开,美术院校春色稠。在刘海粟先生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带动下,国内的一些历史文化古都、经济发达地区美术院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沐浴雨露、阳光,开始了授艺育人的非凡历程。1952年,南京艺术学院创立于无锡,后迁至南京,刘海粟任院长。 苏杭两地,以颜文梁、朱士杰、胡粹中等发起,于1922年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校拥有石膏像近五百余,图书万余册,并建希腊柱式校舍一座。此后增设高中艺术科,辟实习工场,出版有《艺浪》校刊。1928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杭州创立,林风眠为首任校长,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汪日章先后任校长,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该校为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校前身。 还有张聿光、潘天寿、俞明等人于1926年创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增设女子音体系,徐朗西任校长,汪亚尘为教务长。1942年,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在江苏丹阳创立,吕凤子任校长。1947年,高剑父创办广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校长。设有戏剧、木刻、书法、金石等选科。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创办于延安,江丰任院长。1948年西安美术学院创办于山西兴县,刘文西曾任院长,现址西安。1940年,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丁衍镛任校长。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于北京,徐悲鸿任院长,继任院长有吴作人、潘公凯等,增设年画、连环画系,学报为《美术研究》和《世界美术》。1953年,广州美术学院创立,胡一川为校长,副校长有关山月。199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前身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曾任校长。 今之美术院校较之宋、明、清列朝更具专业性、规范性、权威性、前瞻性,且与世界美术思潮接轨,古今融合,中西兼顾,以其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崛起于世界艺术之林。画坛前辈毕生追求的艺术之途,在当代学院派美术家同心协力地开拓、延伸,前程似锦,进击、雄飞,正其时也。作为海派绘画的发祥地上海,学院派画家的生力军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其强劲的幅式、示范作用更是不容低估的。当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时,首批60余名画师中就有一半以上的画师具有在美术院校执教的经历。他们以过来人的经历铭记恩师的谆谆教诲,孜孜于艺,锐意进取,为得是不忘师恩,不辱师教;他们以传薪者的身份启迪后学,学艺先学做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若欲泛舟艺海直抵彼岸,必须恪守寂寞之道,抛开名利,净化心灵,一步一个脚印地上下求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壁九年图破壁,修成正果靠奋斗。 蔚然成深秀 20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前辈画家的创作理念至今仍有深刻的指导、借鉴价值。 齐白石主张“画家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新格,为前人所不为者。”对古人遗产,白石老人抱的态度是“摹而肖之而不套,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告诫学生“似我者死,学我者生。” 徐悲鸿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对西方绘画,凡“可采入者融之”。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徐悲鸿提出“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净”。他要求学生:诚实不偷巧,不走捷径,有坚毅力。两位大师形象地诠释了取与舍的关系,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两位是弟子满天下的,但成才成家的弟子却非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模仿者,而是师其心不师其迹的自成面目的创造者。 黄宾虹学富五车,著述等身,国学底子极为深厚。他驰纵百家,屡经变革,中年擅用笔,晚年精施墨,创“五笔七墨”说,所作“黑、密、厚、重”,求内美,得真趣。其画风近年尤受画人藏家青睐。他是大器晚成的光辉典范,是一种大朴大美的风范。高剑父为岭南派领袖,他与吴昌硕同以一代宗师和画坛盟主的身份出现,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子,造就了关山月、黎雄才等后起翘楚。高倡导“折中”,融中西绘画之长,突破中国画旧的创作藩篱。凭心而论,他的探索是颇有成效的。傅抱石俨然画坛才情横溢的抒情诗人,他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创造出一种既变化多端、又有统一规律的“抱石皴”,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派意境清远、诗味盎然的艺术效果,其巨幅力作在艺术品市场价位屡创新高。一幅《雨花台颂》,获价4000多万元。其笔下的古代人物画出了古人的精神气质,有唐宋诸家的高古神韵,环顾神州画坛,似无人能望其项背。傅也是位学问家和艺术教育家。他的创作特色今人犹研究不深、不透,其追随者也未达到一定的高度。 陆俨少的山水画异军突起,直逼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这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除了对传统笔墨的准确把握,除了对生活、人生、艺术的独特感悟和体味,笔者以为更重要的是陆老心态好、学问好、修养好。他一再劝导学生:画画归根到底是画修养。作画若以十分计,则一分习字、二分作画、七分读书。他的观点很平实,也好记,但做起来很难。试问:中青年画家中有几人能写一笔好字,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前辈学院派画家多为苦学派,似乎生就的绘画料子,不慕虚名、不图蝇利,也懒得应酬,更耻于周旋,他们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操守和品性,尽管没有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们人品高,画艺精,画史留名,翰墨流芳。想来,这是他们的初衷,因此,可用“无怨无悔”四字概言。 上世纪60年代,金陵派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吕凤子、黄养辉、谢公展等人画风正被发扬光大,注入新的活力。在潘天寿、陆俨少、陆抑非、诸乐三的言传身教下,浙江的花鸟画出现一批有前途的新锐,享誉全国的浙派人物画,工写兼具,老、中、青三代结构合理,屡有佳作入选全国美展。陆俨少教授带出的几位山水画研究生早已享誉画坛,为师争光,颇有出蓝之势。岭南派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在东南亚一代久负盛名。高剑父、高奇峰昆仲、关山月、黎雄才、卢振寰、蔡鹤汀昆仲播下的艺术种子业已面临收获季节,岭南画坛,春花长艳。同样崛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长安画派,在赵望云、刘文西、石鲁等人的精心呵护下,苗重安等一批中青年画家以其鲜明的风格、旺盛的精力深入生活,采撷真、善、美,讴歌母亲河,描绘黄土地,精心之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张挂布置,长安画派魅力不减,古都西安人文荟萃。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世纪学院派绘画的发展轨迹,展望当代学院派绘画的未来走向,我们得出这样一个明晰:艺术贵在创造,时代需要精品。真正的艺术作品必然是经得起时光检验的。藏之愈久,光彩愈鲜,其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永远值得珍视。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198c04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