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孤独流浪”的残疾人重启新生活 疫情期间综合施治专业帮扶精准救助案例

时间:2022-05-25 18:4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帮助“孤独流浪”的残疾人重启新生活 疫情期间综合施治专业帮扶精准救助案例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北京市、东城区关于在抗击疫情期间一定要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要求,及时解决辖区内困难群众的问题,在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的统一部署下,东城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中心迅速组建起一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攻坚克难专业团队,及时将东城区精准救助资源联合体中的一员,有着精神残疾预防及心理干预工作多年经验的东城区心世纪残疾人心理行为康复训练中心,配置到A街道,围绕解决疫情期间的特殊个案问题,及时有效地开展精准救助和专业帮扶。

33日以来,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建立起“五方联动”(办事处、精防院、社区、困服所、专业服务机构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由心世纪团队运用专业方法,为一名无家可归并伴有精神异常及酒精依赖的困难群众王明(化名),实施了“药物治疗+非药物康复训练+链接资源妥善安置相结合,以恢复其正常生理机能及社会功能为目标”的三阶段系统的救助帮扶,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对服务对象进行的药物治疗+非药物康复训练已经见效;二是链接资源妥善解决了其在疫情期间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紧迫问题,避免了感染的风险;三是立足长远解决问题,满足了其吃饭、居住、看病吃药、保洁卫生等一系列紧迫需求;四是服务对象态度已经从对立转变为满意,亲自为街道送去锦旗,向关心帮扶他的政府和社工人员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

案例分析

因疫情期间隔离管控升级,202031日,王明带着行李箱一个人离开他的临时居住地,定期回访帮扶的社工与他失去联系。

一、基本情况

王明,男,42岁。成年后即离开北京,一直无固定工作。曾两次结婚,但两任妻子均失去联系,虽有家人在京,但也基本断绝来往。王明全身除脸部、手部和脚部以外90%的身体皮肤表面均有文身。王明身无常物,有多次盗窃犯罪记录,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存有敌意。201712月,王明回到北京,被诊断为精神类疾病,受监护人委托,曾在街道帮助下进入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201910月出院后,街道一直保持对其进行帮扶和跟踪回访。

二、当下困境

3月初的北京最低气温始终在0℃徘徊,当时的王明丢失了行李,衣着单薄,独自在街巷“流浪”。33日,得知王明出现在街道社区帮扶中心后,心世纪社工团队立刻派出工作人员对其开展服务工作。当时其处于醉酒状态,意识不清醒,工作人员赶到后,王明已经自行离开社区帮扶中心。

直到晚上8点,社工才在一个小饭馆的门口,找到了瘫坐在地上,满身酒气的王明。当时的王明身体消瘦,目光呆滞,并拒绝与人交流。社工最初在与其沟通时,王明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社工判断王明处于精神疾病的不稳定期,并有显著的酒精依赖症表现。




12017年回京以后,王明缺少社会支持网络,没有一个稳定的居住地。至2019年末,街道帮助王明申请的廉租房也尚未分配下来。疫情期间,王明在外漂泊具有感染病毒的风险,他自己要求睡在办事处服务大厅,对正常办公和社区防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2)王明既存在精神疾病的症状,也表现出显著的酒精依赖症的相关特征,包括攻击性、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等,难以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

3)处于精神疾病发病期的王明无法独立完成按时服药及其他基本生活行为。

三、解决办法

202034日,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成立了由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派出所、社区平安办公室、地区精防医生、社区、心世纪中心以及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组成的“王明救助小组”,在多方联动工作机制统筹下,由心世纪中心团队进行专业个案帮扶,从心理学社会学、康复医学等不同角度,为王明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药物治疗+非药物康复训练+链接资源妥善安置相结合,以恢复其正常生理机能及社会功能为目标”的系统救助帮扶方案。针对王明连续开展了每天自中午12点至夜里1-2点结束的17天帮扶工作。总体工作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王明的异常心理状态进行紧急干预,全力减少其异常行为的产生,最大限度避免和防范在疫情期间可能对个人、社会带来的影响与危害。

工作组按照疫情期间的特殊要求,将王明安置在酒店中。并与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联动,对王明进行视频远程会诊,依据处方,自33日至319日,每天2次监督其稳定服药。重建认知和行为模式,树立承诺意识,消除敌意。

第二阶段目标:缓解其心理生理对药物及外界环境的阻抗。

工作组对基进行视频康复日记、音乐治疗、心理干预、承诺任务等多个非药物康复训练方法,并根据身心状态定制康复食谱,实现心身双调解、双改善。

第三阶段目标: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生活部分自理后,引导其自愿入住精神疾病托养中心,接受维持性康复托养。

社工根据王明的个人情况为其链接了精神疾病托养中心的资源,解决其吃饭、居住、看病吃药、保洁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为使其能够独立进入精神疾病托养中心,社工引入模拟情境训练、团体治疗等干预方式。之后,其顺利进入托养机构,为回归社会作准备。

四、帮扶成效

目前,社工已经对王明进行了3次电话跟踪和一次回访探视,明显看到了王明的改变:原本消瘦的他体重增加了,面色红润,还常挂笑容,眼睛里也闪着希望的光芒。

320日,也就是在帮扶的第18天,王明用自己的低保金做了一面锦旗,亲手送到街道办事处民生保障办公室主任的手上(见图1),表达感激之情。当天下午,在社工的陪同下,王明心态平和地来到精神疾病托养中心,开启了自己新阶段的生活。








社工和王明约定,3个月之内,每半个月都会来看他一次,3个月以后则改为1个月一次,而半年以后王明就要逐步脱离社工这个“拐棍”,自己独立地生活和康复了。

王明在精神疾病托养中心有了良好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居住的房间被他收拾得干净整洁。王明的社会交往功能也有了很大进步,他同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相处十分和睦,还时常对他们表达感谢。图2为在托养中心,王明与照顾他的护工大姐的合影。大姐说:“每天王明都主动帮别人打饭,是我们这儿的志愿者。”

五、反思与启示

在疫情特殊时期,首先要解决无家可归困难群众的安置问题。在王明案中,街道为王明安排了酒店作为临时居住所,心世纪中心在为王明实施康复计划的同时,也在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最终联络到一家可以在特殊时期接收王明的托养中心,可以实现前期康复效果的延续。

最初王明精神状态不稳定、情绪起伏大,伴有攻击性,心世纪团队通过综合性的康复干预方法,帮助王明从拒绝与他人沟通到服从相关的康复指令,再到能够接纳他人并积极配合康复,其社会适应性及社会功能有了明显提升。通过每天的状态自评与录制视频康复日记,帮助王明看到自己的正向改变,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康复。在此期间,协同社区、困服所开展食疗辅助,使其身心逐步得到调解和恢复。

本案为防疫期间综合施治解决民生保障问题的精准救助个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在多方联动的努力下,心世纪团队在对案主的帮扶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业和专业精神。17的时间,从第一天接案到把案主顺利送到托养中心,体现了多方联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人康复的专业优势,对于多方参与精准帮扶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8deec8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