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古诗词阅读理解

时间:2023-05-08 13:00: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姮娥:嫦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飞雪似杨花侧面烘托宋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

D.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E.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2.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从对方着笔,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E

2.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飞雪似杨花应为正面烘托;E项,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


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2试题分析:注意从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的行文方式的角度赏析。

点睛:这是一道赏析的题目,题干给出赏析的方向,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释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92b0ca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