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中考命题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与中考命题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各位同行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有幸参与了黑龙江省九地市中考联合命题工作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经历了自己生命中一段不寻常的日子。一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还是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究,以及学科专业知识发展、试题命制的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提升。受市教育学院及教研员的委托,有幸在这里与各位同仁就地理学科中考命题及备考策略进行交流,其实也谈不上什么交流,我对地理中考的认识也很肤浅,只是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而已。 一、感悟中考地理的命题过程 1、进行职业道德、保密工作的教育 2、专家组就试题命制提出原则性要求 3、试题命制过程 1)熟悉教材,研究《考试说明》 2)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重要的环节) 3)根据双向细目表选材、编题 4)设计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5)命制 (副卷)试题,拟写命、审题报告 如何才能命出一套高质量的试题呢? (一)、考试依据 1.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初中学业考试地理科的内容要素,能力要素及其考核标准的确定,应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考试目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体系,时代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发展需求和初中考生的身心特征。 2.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地理》(七年级、八年级各上下册)为参考,充分体现现代地理教学的理念。 3.试题设计要生动、开放、创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要创设开放性试题,培养创新性意识。试题可以通过出谋划策、奇思妙想、各抒己见等设计题目。要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在答题中体验到学习地理的快乐。命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注重过程与学生的体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既反映学科特点,又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思考,答题,又在答题中感悟地理。 4.试题设计要注重区域性与综合性。要体现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力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找规律,解释原因,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 5.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复习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引领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同时,力求体现人文性、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着眼于身边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时事热点地理,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价值所在。 6.试题注重考查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努力避免考查对琐碎知识的简单的记忆,杜绝单纯凭死记硬背可取高分的现象出现。 (二)、命题原则: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不同版本为依托)确立了五个原则 1、遵循的指导性原则: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 2、遵循的基础性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命题,难易度的比例为8:1.5:0.5将将死记硬背压到最低。 3、遵循全面性原则:要与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起来。 4、遵循科学性原则:正确性、技术性如试题的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 5、遵循实践性原则:力求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注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与提升。 (三)、双向细目表的研制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简单说:就是命题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它是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层次为两个轴,分别说出各项测评目标。 2、为什么要建立制定双向细目表呢? 可以帮助我们命题人员理清学习目标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学业考试能反映考查的内容,并能够真正测量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 1、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值比例(详见考试说明) 2、填写章(单元)知识点及考查的学习目标、水平层次。 3、填写各题型中每道题题号及赋分。 4、预测每道题的难度:难度分为易(0.85左右)中(0.6左右)难(0.4左右) 全卷难度系数为0.7-0.8 5、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6、预估平均分及整卷的难度系数。 (四)、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部分占10%、世界地理部分占40%、中国地理部分占40%、乡土地理占10%。 2.2010年鹤岗市地理学业考试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地理》1——4册为参考,复习时要特别重视地理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掌握。 3.试题难易程度:试题包括易、中、难的比例为8:1.5:0.5,即比较容易的题占80%,中等难度的题占15%,较难试题占5,试题整卷难度值为0.7—0.8。 4 .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5.试题类型: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非选择题可以是填空、判断、改错、读图、填图、析图,看图说图。材料解析、问答、探究等题型。主观性试题力求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展示空间。试题材料可能是生动的文字、数字、表格、图片、漫画、诗歌、做到图文并茂,学以致用。考试试题题型呈现形式,力求新颖,富有创意。 二、参与命题的感悟 感悟一:以严谨的态度提升命题能力 ⑴命题前编制《双向细目表》,使命制的试题更具科学性。 ⑵平时养成积累素材(专业素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国家经济建设新成就、乡土素材)的习惯,提高命题的敏感性。 ⑶提升运用电脑的能力,全面提高试卷的质量。 感悟二:以中考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⑴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⑵循纲重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⑶传授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规范答题。 三、探寻备考策略 1、命题趋势:浅知识,活能力,新立意。 主要表现: ●加强对“双基”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难度保持在0.70——0.75之间。 ●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对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用图和空间能力的考查。 ●突出对人地关系和资源环境问题的考查。 ●设置新情境,突出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考查,减少机械记忆试题的比重。 ●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实现地理观念、地理方法、语言表达与相关知识、能力的统一。 ●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乡土地理问题入手,增强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对国家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关注。 2、备考建议: 随着地理中考的逐步成熟,地理考试说明的不断完善,地理试题也要与时俱进,常变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地理复习还是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⑴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本地区地理考试说明,依标教学,依标复习。 处理好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把握主干知识,重点要讲透,难 点要讲清,注重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一定要回归教材,抓住根 本,切忌贪多嚼不烂。 ⑵基础主干知识仍将是命题的重点,复习中不可回避和遗漏。 中考试题分数有限,所涵盖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主干知识点和基本知识点的复显率会相当高。要吃透教材,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教学,另外不要忽视课后活动内容,课后活动不是单纯的练习而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外延,教学可有侧重但不可有遗漏。⑶、区域地理是中考命题的落脚点,教学中要关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区域地理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则需要使用相关资料。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区域地理头绪多,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区域比较法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达到删繁就简、简洁明了的效果,有利于凸显各区域地理特征,让学生形成对全球区域分布的整体印象。 ⑷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坚持图文结合原则,“得图表者得天下”。 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地图,提高广泛的空间联系和深入逻辑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综合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⑸热点问题的考查重在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在热点本身。 中考地理命题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试题的切入口,但其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中考命题设置的情境和背景材料是无限的,但对地理热点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角点都在课本,问题的答案也基本上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备考时应全方位剖析热点事件的本质,寻找它们与地理的结合点,不要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热点问题,那么就失去了热点问题教学的根本,要立足于地理学科思考热点问题,避免被热点、焦点问题牵着鼻子走,而应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为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上。 ⑺系统复习,强化训练。 做到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题目化,要把知识点像串珠子一样进行横向的、纵向的分析、比较,连成线,形成面,进而形成体系。在系统穿线基础上,把重要的知识点挑出来,将其变成相应的练习题,强化训练。训练要定时、定量,讲评要有的放矢,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题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总论与分区地理进行整合。 ⑻强化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审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地理问题,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强化答题技巧训练,要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练习,规范答题;注意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上是我的浅薄之见,与大家分享,交流,不成熟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后,祝辛勤耕耘在地里教学战线的同仁们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初中地理学科中考命题体会与思考 林淑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ab8d96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