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19 12:5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英语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每个教师,或年轻,或年长,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自身学识,教学经验,个性风格,授课对象等的不同,必定会进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上出风格迥异的课,最终形成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的场面。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英语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迅速成长的机会,我受益匪浅。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等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的课。此项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我们学校,同课异是这样实施的:首先根据校教科处的安排,由教研组长领导,各年级组教师分头准备,安排好课后,全组英语教师组织听课,最后评课反思。这种活动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通过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教学设计的意图的介绍和听课教师听课后针对此次课堂提出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反思的机会。



在许多的教学活动中,我对高一两位老师的授课感受颇多:

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都知道,每一堂课开始的巧妙安排,也会给一堂课的精彩埋下伏笔。高一两位老师在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第二部分阅读“A sad love story”的导入,就各有千秋。第一位教师用PPT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节日,再询问他们最喜欢的节日,然后导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范围有点广,假如学生说出许多节日,就是不说情人节,那么,导入就没有什么效果;第二位老师用PPT向学生介绍2.14的情人节,当学生看到玫瑰,心形巧克力,情绪变得高昂的时候让学生说出中国的情人七夕节,很自然地就引入了正题A sad love story。显然第一位教师的设计就不如第二位的有效。



其次,有效的课堂源于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第一位老师在引入正题后,让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分段,再就细节回答问题;而第二位老师在引入正题后,让学生迅速浏览课文就细节回答问题,然后再根据课文完成句子的填空。就文章整体性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我认为第一位老师要略胜一筹。



最后,课堂也需要豹尾。在课堂要结束的时候,两位教师都布置了家庭作业。第一位教师让学生就课本上的问题做出笔头回答,练习写作的同时,也巩固了课文知识;第二位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后,给“A sad love story”续写一个结尾,练习写作的同时,也巩固了课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所有教师教学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明显提高教育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同课异构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让我们在对比中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经过将近一年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现在的同课异构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为将来更好的教研做好了铺垫。这种课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但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字上下功夫,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多学习,多创新,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出完美的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fe6db3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