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未都忆旧:知青生活令我终生难忘 作者: 来源:《北广人物》2018年第18期 芝麻酱冰冷黏稠,硬得难以下咽,马未都随即又从水缸里舀了一勺子带着冰碴子的凉水帮助送下,还被噎了个半死。偷吃之后马未都慌忙回到宿舍,刚蹑手蹑脚地钻进被窝,灯突然亮了,同屋的知青都醒了,并且异口同声地说:“你偷吃芝麻酱!” 马未都曾是文学圈的名人,其作品《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轰动一时;他是我国收藏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标签式人物。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短寸头,长马褂,隐隐透着些“古气”。但一开口聊天儿,天津人骨子里的“贫”劲儿便汩汩直冒,人称“浑身上下都是相声的感觉”。 他的经历为人所乐道的有这么儿点:还是机床工时,搞文学创作,—跃成为出版社编辑。挖掘出王朔、刘震云、苏童、奠言等一拨儿千里马后,叉不安于当伯乐,一头栽进了文物收藏。大可顶着“文化名人”的头衔行走江湖时,他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分馆次第开起来。似乎历史的每一波浪潮,都有他弄潮的身影。作为一名“50后”,马未都1969年和1973年曾先后两次下乡插队,儿年的知青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随父亲去干校 马未都自小在军队大院长大,父母都是山东人。父亲出生于荣威市镆铘岛,十儿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当兵参加了革命。因为父亲还有些文化,所以在部队里一直是做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一直到政委。经历了战争洗礼的父亲给马未都留下的是坚强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使他一辈子受用。1969年1月23日,马未都兄妹三人跟着父亲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启程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县的空军五七干校。刚到东北的时候,马未都常常会挨饿,因为在北京都是自家做饭,油盐总是足的,但吃于校食堂,首先就是缺油腥,什么都想吃,但什么都吃不上,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那种饿的感觉也是今天人们所无法体会的。一天傍晚,父亲神神秘秘地带上马未都兄妹三人,来到一个废弃的四处漏风的大房子。房子里有一口大炉子,父亲变戏法似的拿来一个铁锅,麻利地插上木柄,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儿大把黄豆,在锅中翻炒起来。 兴奋的马未都则去捡柴、添火,父亲说:“火不能急,否则豆子煳了不能吃。”马未都在微微的红火中兴奋地看着父亲,父亲也得意地看着他们。终于,黄豆发出豆香,香飘四溢。父亲说:“炒好了,放凉了就能吃了。”话音未落,在他拿起铁锅准备离开炉子时,一个意外发生了,铁锅的木柄突然转动,铁锅瞬间翻转一百八十度,黄豆一粒不剩全部掉进了火里,火苗立刻就蹿起一米多高。那个时候马未都的难受,他自己能描述,但父亲的难过,恐怕是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的。 舞台扮演一只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79844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