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翻译赏析

时间:2022-05-04 01:1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翻译赏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作者为宋朝诗人李好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前言】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作者的《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此为比较好的一首。上片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单调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片追忆少年时杀敌报国的豪情与理想,感叹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慨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表现,写得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极能感动人心。 【注释】 ①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几:几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④底事:何事。谩:徒然。 ⑤伏:制服。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⑥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⑦沙场:战场。 ⑧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⑨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1


维扬:即扬州。 【翻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著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



2


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李济阻)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8b0a9f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