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任水平和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 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中文):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的调查研究 (外文):The Investigation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personal Trust for College Students 院 (系): 教育学院 专 业: 教育学 学生姓名: 郭艳虹 学 号: 20100875 指导教师: 李 霞 1 2014年4月20日 目录 1.绪论................................................................................................................................................ 3 1.1引言 ..................................................................................................................................... 3 1.2概念界定 ............................................................................................................................. 4 1.3研究现状 ............................................................................................................................. 5 1.4问题提出 ............................................................................................................................. 7 2.研究方法与过程 ............................................................................................................................ 7 2.1研究对象 ............................................................................................................................. 7 2.2研究工具 ............................................................................................................................. 8 2.3 数据处理 ............................................................................................................................ 9 3.研究结果 ........................................................................................................................................ 9 3.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水平情况 .................................................................................... 9 3.2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 10 3.3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地域上的差异比较 ................................................................... 10 3.4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 11 3.5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比较 ................................................... 12 4.讨论与分析 .................................................................................................................................. 12 4.1 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的分析 .................................................................................. 12 4.2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和地域上的差异分析 ...................................................... 13 4.3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13 4.4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分析 ...................................................... 14 5.建议.............................................................................................................................................. 14 6.结论.............................................................................................................................................. 15 6.1结语 ................................................................................................................................... 15 6.2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 16 7.参考文献 ...................................................................................................................................... 16 8.附录.............................................................................................................................................. 17 2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成因,本研究采用Rotter J.B 于1976年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15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不容乐观;不同性别、地域、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存在差异其中大一和大二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上各种不诚信、假骗之分盛行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际信任危机日益加重,对大学生人际信任进行研究,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成因,对学校、家长、社会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 1.绪论 1.1引言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等众多关于信任的说法,意义即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离不开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缺少了信任社会秩序就会陷入紊乱之中,可见信任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而如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作为对社会变革很是敏感的大学生群体,难免不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除此之外近年来高校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群体学习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不乐观。有学者认为,学生大学生人际间交往的不融洽可能使之产生焦虑、困惑、孤独感、忧郁等,造成心理亚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而人际和谐作为人与人之间协调生存与发展的状态被认为是一切和谐的最高境界 3 和最终落脚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4]。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应以信任为宗旨,有信任才会有合作,人际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桥梁和润滑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产生各种人际关系,当某个个体与周围人交往时对某些人会产生依赖,对另一些则有不安全感,这便是人际信任。 大学阶段是个人人际信任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人际信任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甚至一次不经意的与人的交往也都会改变个体的信任态度。个体在大学以前更多的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而这些教育大多以情感(如关爱和亲情)为主,进入大学以来,更多是社会教育,社会却要求个体围绕利益为主线作为人际交往模式。所以大学群体正处于一个转变和适应的阶段,并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缺乏起码的信任感,那么他对周边的事物都有怀疑,做事会过于谨慎,这样很容易陷入焦虑、忧郁中,因而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人际信任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更是良好心理的前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科学方法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态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他们的人际信任水平并验证研究开始提出的若干假设,并简要分析出现结果的原因,这对于学校和家庭培养大学生与人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并且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1.2概念界定 信任是影响个体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个体社会适应的重要标志。德国社会学家奇梅尔认为,如果缺乏信任,社会将变成一盘散沙,完全不可能有日常的稳定生活,离开了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建立并维持下来。其中人际信任是信任确立的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形式。 人际信任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早在《论语》《吕氏春秋》等就有关于对“信”解释的记载。国内外对人际信任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种,不同学派的学者对人际信任的定义各不相同。当今社会国内研究大多采用Rotter 对人际信任的定义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若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 4 1.3研究现状 笔者从教育学专业的大学教材、学校的图书馆和资料室、中国知网等论文网站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站等等途径收集到了很多相关资料,查阅到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针对所看到的相关资料,笔者得到以下总结: 1、关于人际信任的概念 关于人际信任的概念,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国内外不同学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人际信任的不同释义,国外影响较大是主要从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和个人层面三大层面对人际信任进行的研究。在社会层面中,德国的社会学家齐美尔是首个对人际信任问题作出专门论述的人,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另一位是波兰的社会学家什托姆普卡,他所理解的信任有一定的风险即“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 在心理学层面最早最轰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多依奇的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他通过实验得出信任其实是对情景的一种反应,是由情景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多依奇的这项实验开创了心理学人际信任研究的先河。被认为是人际信任领域研究的经典实验。在个人研究层面,有关的研究制药的代表人物有Rotter ,Wrightsman, 和Deutsch. Rotter提出对他人言行的信任,将人际信任定义为是个体承认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和口头书面的表达为可靠地概括化的期望。而信任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构成个人特质之一的一部分信念。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相信别人的是Wrightsman的观点。Deutsch认为信任可有选择相似他人的合作行为来显示。 国内关于信任主要的观点如下: 张新建看来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方面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与其另一方对自己作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宋实权则认为人际信任是对交往双方话语和行为的一种心里认可。另外还有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双方能履行他所托付的义务和责任的一种保障。 2、关于人际信任的测量工具 由古至今国内目前还没有制定出较权威符合我们国情的人际信任量表,大多数的学者和研究者采用的是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Rotter运用社会学习理论,编制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s即ITS),该量表用于预测被试者 5 对他人的行为、承诺陈述可靠性的估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同伴或其家庭成员的信任(对亲密他人的信任)和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包括父母、推销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等等),多数项目与社会角色的可信赖性有关,但也有一些项目与对未来社会的乐观程度有关。量表由25个题目组成,采用5级对称记分法。 除此之外国外关于人际信任测量工具主要还有Christic和Geis在1970年编制的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受试者对他人能否被操纵并为己所用的估计。马氏量表得分高反映了信任的一种误区,即信奉可以通过技巧来影响和改变他人。得高分者(低信任度)往往能即兴发挥并取得成功,而得分低者(高信任度)则过分分心于不重要的细节问题。信赖他人量表(Faith inPeople Scale,简称FPS)是由RD senberg.M.(1957)编制的,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一般人的可信性、诚实、善良、慷慨和友爱等本性是否有信心。 3、关于人际信任的相关变量 国内学者对人际信任的研究起步很晚,可是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各领域的研究学者除了对人际信任的本质及其内部机制等进行了的探讨外,还对人际信任与相关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前研究取向主要有两大类:人际信任的前因变量角度和后果变量角度,前因变量有心理控制源、养育方式、人格特征、依恋、信仰状况等;后果变量主要有:自尊、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孤独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亲社会行为等。 郭秋月在对泉州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对的关系研究里得出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存在显著负相关,同时社会支持各因子均与人际交往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的普遍信任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特殊信任与社会支持则存在显著负相关。 郭志峰分别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且内控者比外控者有更高的信任性。李珊和刘洋的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总体说来, 积极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使子女增加人际信任度,而消极的父母养育方式使子女人际信任降低。周锡芳在对某医学院的学生调查研究后发现人际信任程度低的大学生与人际信任程度高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程度有显著差异,人际信任程度低的大学 6 生的交往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人际信任程度高的大学生。赵晶等人研究发现高自我效能感和低自我效能感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且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人际信任程度也越高。 1.4问题提出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也有些研究成果存在争议,比如:在研究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中,已有的结果就有不一致,许多研究者认为人际信任没有性别差异如:冯现刚, 王青, 胡利人, 刘义明, 罗任, 周茜, 谢海燕。 但是有研究者 罗平, 马海林, 边巴次仁研究证明人际信任存在性别差异, 并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且之, 不同家庭来源的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人际信任水平。马长征和李志刚的研究表明,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大学生, 这与蒋桂黎以及陈舒和张学艺的研究结果相同。然而, 其他研究者的结果否定了人际信任的城乡差异如:邓雪, 高翠翠, 贺国元, 荆济涵,隆景云。[5-8]基于以往研究(不同时代)的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和存在的争议,笔者认为在如今与以往不同社会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下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实水平和地区、性别等因素与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更加重要。 大学生人际信任问题是一个重要且急需研究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开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一个大学为例,以小见大,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即抽样法,选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不同专业大一到大三1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回148份,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131份,有效问卷率93%。其中男生57人,女生74人;城市学生60人,农村学生74人;独生子女58人,非独生子女73人;大一、大二、大三人数分别为44人、46人、 7 41人。 问卷统计基本情况 类别 选择 人数 所占比例 性别 男 57 43.51% 女 74 56.49% 独生子女 是 58 44.27% 否 73 55.73% 年级 大一 44 33.59% 大二 46 35.11% 大三 41 31.30% 地域 城市 60 45.80% 农村 71 54.20% 2.2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采用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ITS)是由Rotter JB于1967年编制。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 人际信任量表测查内容包括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包括父母、推销员、审判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以及新闻媒体),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别评定为1~5分。故量表总分从25分(信任程度最低)至125分(信任程度最高),测验时间为10~15分钟。 本量表共有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它们是1、2、3、4、5、7、9、10、11、13、15、19和24。如得1分则记5分,如得5分则记1分,以此类推。所以25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试人际信任的总体状况,得分高者 8 人际信任度也高。 政治信任因子反映个体对政坛和媒体的可靠性的信任;父辈信任因子测查对于自身有利的权威者个体所感知到的信赖感;对陌生人的信任因子测量对自身可能接触到的陌生人的信任程度(Wright&Tedeschi.1975) 人际信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6,其中男性为0.77,女性为0.75。平均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P<0.01,n=24),而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n=42)。有关结构效度的研究提示该量表得分反映出受测者的部分人口学特征(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等),但量表得分没有性别的差异(Rotter,1967)。 因子分析发现该量表有2个因子,分别是特殊信任因子(对同伴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和普遍信任因子(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也有研究证实量表有3个因子,分别是政治信任、父辈信任和对陌生人的信任。 由于选择项目时避免了与其他量表显著相关的条目,故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大量研究(包括实验室研究、问卷调查、自我报告以及同伴评定等)证实了人际信任量表可以较好地测查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 2.3 数据处理 统计所得的数据用Spss statistics 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水平情况 表1大学生人际信任基本情况 总人数(n) 标准差(SD) 平均值(M) 131 7.51 78.88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被试在人际信任度的平均水平分是78.88分,高于理论中值75分,处于中上水平,但信任度并不是很高。 9 3.2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表2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性别 均值 t值 p值(显著性) 男 79.79 0.67 0.574 女 78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人际信任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2中可知,在性别上男性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均值要稍高于女性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但是显著性值0.574>0.05,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差异并不显著。 3.3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地域上的差异比较 表3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地域上的差异性检验 生源地 均值 t值 p值(显著性) 城市 78.27 0.78 0.437 农村 79.15 笔者对不同生源大学生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通过看表3中,p= 0.437>0.05,说明不同生源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如郭志峰[14]在2005年对大学生的研究和王霞霞[20]在2008年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的研究。也就是说地区变量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什么影响。 10 3.4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表4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检验 年级 均值 F值 p值(显著性) 大一 76.70 大二 80.69 3.99* 0.03 大三 78.85 注:*P<0.05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独立样本的方差是齐性的,表4中显著性值0.03<0.05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然后对不同年级进行多重比较,比较不同年级在人际信任上存在的差异性,由下表4-1可以得出,大一和大二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大一和大三、大二和大三年级的人际信任差异不明显。并且比较均值笔者发现,三个年级的人际信任度的高低依次为大二>大三>大一。 表4-1 年级在大学生人际信任上的平均数多重比较 (K)年级 (N)年级 均差(K-N) p值(显著性) 大一 大二 -3.99 0.0263 大三 -2.15 0.643 大二 大一 3.99 0.0263 大三 1.84 0.794 大三 大一 2.15 0.643 大二 -1.84 0.794 11 3.5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比较 表5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性检验 独生子女与否 均值 t值 p值(显著性) 是 79.03 0.41 0.68 否 78.58 笔者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通过均值的t检验,得出的p值0.68>0.05,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讨论与分析 4.1 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的分析 和以往的研究相比,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有所提升。有研究表明社会文化背景、具体任务情境、社会信任机制、中介信息传媒等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18]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中,重要的间接影响。除了在校和同学相处,在家和父母相处,他们还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难免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在这些实践中他们能够不断摸索,不断地学会进行自我角色定位,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此当他们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就不再会盲目地戒备和不信任,而是能够良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但不容乐观。大学生人际信任平均水平才仅比中间值75高3.88分,处于中上水平。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带来了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和时代特征的发展变化, 这些对于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 价值判断和选择缺乏稳定性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和压力。当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 12 这些发展和变化时,便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产生各种焦虑,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信任缺失等,从而使人际信任度不容乐观。 4.2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和地域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和地域显著差异。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大学生与女大学以及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基本一致。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总体素质提高,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有了改善,使得男女生能够在平等开放自由的环境条件下成长,共同接受社会和家庭教育,平等地与人交往,形成一致的人际态度。其次由于大学生都是离开家道学校住宿了,为此相对于大学前的阶段大学阶段的学生受家长的影响会更弱。还有可能与选用的Rotter的量表有关,Rotter的理论也认为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没有地域的显著差异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逐渐接近于城市,农村的父母,也开始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达到了相近的程度,而且大部分农村学生是在城市就读,从而农村与城市的学生人际信任,没有显著性差异。 4.3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有研究揭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人际信任有关[19],在本研究中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测量结果显示,大二年级的人际信任最高,大三年级的人际信任最低。并且大一与大二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大一学生而言,来到了一个新环境,脱离父母的关照,离开了原来的同学、朋友,周围的所有东西都是陌生的,处在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中。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熟悉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对周围的环境感到不适应,使得他们对身边的新面孔产生不信任。但到了大二,随着环境的熟悉,与同学、老师的友谊逐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对他人的戒备心理降低,人际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因此大二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达到最高的状态。大三人际信任水平有所下降,因为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原来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和新鲜感都下降了,并且他们有一种自认为的成熟感,认为自身比大一、 13 大二的学弟学妹经历过更多。但是,当看到大四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时,大三学生便会开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着急,开始审视自己,发现该考的证没考,该过的级没过,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没掌握。面对学业上的压力以及一些挫败感,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因此可能会产生焦虑,消极地看待问题,从而能人际信任水平下降。 4.4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分析 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得出的是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低于独生子女。家庭因素,独生子女由于是家中的唯一孩子,受到父母,祖辈的关爱,在爱中长大的他们认为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对身边的同伴、朋友都非常信任。而非独生子女,在家中除了有父母,还有兄弟姐妹,可能会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而感到难过,从而缺少爱,缺少信任。自身因素,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生活中缺少玩伴,这促使他们走出家庭寻求伙伴,在寻求伙伴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地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从而会有更高的人际信任。非独生子女因为在家中有兄弟姐妹相伴,他们没有很强的交友欲望,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可能也会使他们的人际信任相对更低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大学期间相同的生活环境有关,绝大多数大学生一直是在学校度过,交往的范围有限,生活的经历单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共同生活学习,因此没有明显的交往界限。 5.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主要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和外部环境条件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对于这次调查所得到了大学生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必须要引起学生和家长等的正视。 首先大学生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以前可以在家长亲戚的保护下无忧成长的小孩子了,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里面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多种多样的事,大学生要学会独立完成任务,独立解决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心里素质,陶冶自身的情操,家里是城市独生子女的来到 14 学校特别要学会分享并在人际交往中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为对方着想,多换位思考,多理解和宽容他人。能够与他人友好诚信相处,不能还停留在唯我中心的阶段。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理中应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主动的行为方式,多理解,少抱怨。男生和女生应增加平常交流活动的机会,如可以利用课余或者假期时间开展团体竞赛,组织集体出游或者文娱活动。这样可以让女生学习男生身上乐观,爽快,果断的良好品质,同时男生也可以学到女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善于将心比心理解他人、细腻的品质等。使得男女学生能在一个平等,和谐,轻松有爱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家住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突然一人离开家里独自生活会感到焦虑、害怕、惧甚至是逃避。这部分学生要多与室友或者是班上的同学交流,共同活动,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到群体,建立对周围的信任。 针对大一新入学的学生,学校老师和班主任要及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健康讲座或者有关方面的咨询帮助,帮助学生较快的顺利度过这一“危险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等不良心理。引导他们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与人相处。家长对离家外读的孩子要经常性的与他们电话或网络交谈、问候,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和真诚的心理环境,帮助孩子分析在学校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孩子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们传递积极肯定的能量。 6.结论 6.1结语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成因,本研究采用Rotter J.B 于1976年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15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处于中等偏高,但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地域、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大一与大二 15 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人际信任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可以从改善人际信任水平着手,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促进建设和谐校园。 6.2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在未来,本研究所用的量表可以尝试使用国内本土化的人量表。本次研究和以往大多数研究一样都是采用rotter(1976)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这个测量工具虽然有经研究者反复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此工具是否适合当代中国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状况,为此以后的研究应不仅关注人际信任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还应该研究制定出适合我们国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下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情况的测量工具,为我们自己研究提供本土化的研究工具,而不是一味的搬用国外的有关工具。 施测样本的范围还有待扩展,选取样本时还可以更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只选取了南昌市的一所大学的本科生作为样本,这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对大学生人际信任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精确的研究,今后研究应该发展到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大学,并且选取的样本应适当扩大。 研究的变量还可以更加丰富。本研究的理论假设至涉及到性别、年纪、地区、是否独生子女四个因素,今后的研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若干有研究价值的因素比如: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地位、大学生人格特质等因素,这样就使得研究更全面更深入。 研究的方法还可以更加多样。本研究只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进行研究,然而人际信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缺陷,比如个案研究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等。 参考文献 【1】Deutsch,M.Trust and Suspicion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8.2:265-279: 【2】Petra Buchwald ,Christine Schwarzer.The exam-specific Strategic approach to coping scale and interpersonal resource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 2003. 16(3):28l一291: 1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卫生杂志,1999,69-100 【4】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nternational Tru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 35:651-665. 【5】杨静,黄艳.某技工学校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关系分析.中国学校卫 生.2005.26(7):576—577: 【6】罗平, 马海林, 边巴次仁. (2009). 西藏大学 2008 级新生心理素质普查报告.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1),150–158. 【7】罗任, 周茜, 谢海燕. (2006).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 中国校医, 20, 364–366. 【8】马长征, 李志刚. (2009). 医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34,935–937. 【9】马长征, 朱琳. (2011).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大理学院学报, 10(2), 92 96 【10】庞彤彤, 宋凤宁. (2006).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21(1), 63–66. 【11】宋洪波, 张红, 李宇, 魏文多. (2008).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0(5), 102–106. 【12】孙群, 姚本先. (2009). 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 卫生软科学, 23, 290–293. 【13】洪慧娟, 杨俊. (2011). 广州市大学生人格特征、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847-849. 【14】郭志峰. (2005).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4), 57–60. 【15】蒋桂黎. (20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 任的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北大学. 【16】罗任, 周茜, 谢海燕. (2006).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 中国校医, 20, 364–366. 【1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卫生杂志,1999,69-100. 【18】闵永胜,姚本先.大学生人际信任心理机制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5):5-8 【19】胡利人,刘义明.大中专学生人际信任度的比较测试[J].职业与健康,2000,16(12):99 【20】王霞霞.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8年; The Investigation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personal Trust for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this study adopts the Rotter J.B in 1976 compiled by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0 college undergraduates were tes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using Spss 17.0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he statistic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in average, but is not optimistic. Different gender, regional, whether the one-chil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gra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trust freshman and sophomore student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m. Work in people's life rhythm speeding up, the society of all kinds of dishonest and false cheat on points in the contemporary, this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crisis is increasingly aggravating, th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understand the 17 caus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for the school, parents, society, good interpersonal skills,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 interpersonal trust ; current situation ; 附录 人际信任量表 提示语:使用以下标准表明你对下列每一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请您根据您自身的真实情况在相应的数字号上打√。 1=完全同意 2=部分同意 3=同意与不同意相等 4=部分不同意 5=完全不同意 1.在我们的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1 2 3 4 5 2.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最好小心,除非他们拿出可以证明其值得信任的依据 ………… 1 2 3 4 5 3.除非我们吸引更多的人进政界,这个国家的前途十分黯淡… 18 1 2 3 4 5 4.阻止多数人触犯法律的是恐惧、社会廉耻或惩罚而不是良心 1 2 3 4 5 5.考试时老师不到监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作弊 1 2 3 4 5 6.通常父母在遵守诺言方面是可以信赖的……… 1 2 3 4 5 7.联合国永远也不会成为维持世界和平的有效力量。法院是我们都能受到公正对待的场所……… 1 2 3 4 5 9.如果得知公众听到和看到的新闻有多少已被扭曲,多数人会感到震惊的…… 1 2 3 4 5 10.不管人们怎样表白,最好还是认为多数人主要关心其自身幸福 1 2 3 4 5 11.尽管在报纸、收音机和电视中均可看到新闻,但我们很难得到关于公共事件的客观报道………… 1 2 3 4 5 12.未来似乎很有希望………… 1 2 3 4 5 13.如果真正了解到国际上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那么公众有理由比现在更加担心 …… 1 2 3 4 5 14.多数获选官员在竞选中的承诺是诚恳的………… 1 2 3 4 5 15.许多重大的全国性体育比赛均受到某种形式的操纵和利用………… 1 2 3 4 5 16.多数专家有关其知识局限性的表白是可信的 ……… 1 2 3 4 5 17.多数父母关于实施惩罚的威胁是可信的………… 1 2 3 4 5 18.多数人如果说出自己的打算就一定会去实现……… 1 2 3 4 5 19.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的便宜 …………1 2 3 4 5 20.多数理想主义者是诚恳的并按照他们自己所宣扬的信条行事 ……………………1 2 3 4 5 21.多数推销人员在描述他们的产品时是诚实的………… 1 2 3 4 5 22.多数学生即使在有把握不会被发现时也不作弊……… 1 2 3 4 5 23.多数维修人员即使认为你不懂其专业知识也不会多收费 1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5de55f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