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琵琶曲《渭水情》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法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演奏技法颇具复杂性。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琵琶吸收了历史发展的精华,造就了琵琶音乐的深远发展。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任鸿翔先生是平湖派传人。琵琶独奏曲《渭水情》是任鸿翔先生于1984年创作而成,以严谨的结构,分明的层次,优美的旋律而广为流传。 一、 琵琶曲《渭水情》的创作背景及主要思想内容 《渭水情》整首乐曲以秦腔《永寿庵》为音乐素材,有着独特的文化、地域、时代背景,极具特色。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秦腔是在同州梆子的基础上渐渐变化而形成的,一般流行在西北各省市以及西藏等地区。 《渭水情》是作曲家任鸿翔为了表达对故土思念的强烈情感,借用琵琶这一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恋之情。 二、琵琶曲《渭水情》的创作特点 《渭水情》这首作品借鉴了陕西秦腔,秦腔中表现最为丰富的是“欢音”和“苦音”的运用。“欢音”又称“花音”,表现出轻快、积极向上的情绪;“苦音”又称做“哭音”,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忧伤和凄凉的感情;“欢音”音阶为sol、la、do、re、mi,fa和si主要表现为经过音,调式音阶的主音以mi和la为主。“苦音”是一种特殊的七声徴调式音阶,这个调式音阶含有两个特性音,fa音微微偏高,si音微微偏低,两个音偏高偏低都不到半音,所以被惯称为微升fa和微降si,微升fa和微降si,用以表现浓郁的秦声、秦韵。因此,在演奏《渭水情》时,左手部分的润色技巧部分是比较突出陕西风味的,左手的演奏技法掌握决定了整首乐曲的韵味。 (一) 《渭水情》中秦腔“欢音”的运用 秦腔有两种音阶和调式,“欢音”和“苦音”。这两种音阶和调式是以“欢音”和“苦音”作为表现技法来体现乐曲的感情。 “欢音”曲调是徵调式,“欢音”在乐曲中表达的情绪是欢快、积极、豪放的。“欢音”在《渭水情》中体现在引子部分和快板部分, (二) 《渭水情》中秦腔“苦音”的运用 “苦音”又可称之为哭音,是陕西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种特殊的音调, “哭音腔”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浑厚、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忧伤和凄凉的感情。 在慢板上板的前四个小节就是运用了秦腔“苦音”,旋律采用了琵琶特有的推拉、挽、打、滑等技法,使旋律更加的优美婉转,韵味十足。 三、 琵琶曲《渭水情》的演奏技法 (一)右手弹奏技法 1. 轮指的应用 轮指是琵琶演奏时延长乐音时值的主要奏法之一,其乐音的延长不像拉弦乐器的运弓绵延不断,而是由不连续的乐音——“点”构成。 轮指的种类有很多: 长轮:连续不断的轮指。 半轮:食、中、无名、小指四指顺序向左弹出,共四声称为“半轮”。半轮在琵琶演奏中用的非常之多,富有特色。要贴别注意的是演奏半轮弹出来的音要非常清晰,不能一滑而过。 2.剔的运用 用中指弹一般叫“剔”,“剔”一般是紧接着食指“弹”之后的,在一些较慢的曲子中也常常单独使用。 (二)左手按弦技法 1. 泛音 演奏泛音时,左手的指头对准泛音音位,虚点弦身,同时右手做力度较强的弹或挑,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一般,一触即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05fd28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