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在我国现代民族器乐作品中,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是一首风格新颖、旋律优美、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佳作。它由我国柳琴,琵琶演奏家王惠然在继承了中国民乐的优秀传统后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创作而成,是反映建国后我国少数民族新生活的一部成功力作。 《彝族舞曲》是一首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的乐曲,它仿佛是一幅用音乐描绘山乡的风俗画:月色朦胧的山寨、轻歌曼舞的彝族少女、围着火堆跳跃的强壮小伙、一对对细声絮语的情人…… 乐曲采用的是正统的a羽调二部曲式结构,但同时也糅合了我国传统乐曲常用的多段体逐步演变发展的手法,因而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全曲共分九个段落: 第一段是乐曲的引子,旋律首先在调式主音上慢起渐快的展开,随后出现上方小三度实行颤音,使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犹如看到彝族山寨在朦胧月色下烟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接着琵琶用一弦作背景在二弦低音区演奏出深沉浑厚的旋律,像是远方响起悠扬的葫芦声,召唤彝家青年男女聚会一起,一个令人期待的欢乐夜晚在祖国西南边陲开始了。 乐曲第一部分(第二段)是主旋律的显示部。 这是一段优美抒情的慢板,柔美轻巧,富于弹性的旋律,饱含着淳朴深情和醉人的韵味,塑造了彝家少女婀娜多姿、娇柔羞涩、翩然起舞的音乐形象。作者出色地继承并发扬了我国传统琵琶文曲中相关“推拉吟揉”等技巧,充分美化余音,使旋律格外动听,表现出东方民族那种特有的细腻含蓄的感情。这段由彝音调而化成主旋律创作的成功,使此乐段成为我国民乐中的经典乐段。随后旋律经过变形展开后又重复出现,构成乐曲第一部分的小三段结构。这里音乐既有短促节奏和舒展音型的对比、与正副旋律的互补,在技巧上也有弹挑和长轮的区分,把琵琶那种缠绵委婉、沁人肺腑的特色表现得入木三分、异常动人。 乐曲第二部分是展开部,包括三、四、五、六段,是快板部分,它是主旋律的变奏发展。 这段音乐节奏欢快粗狂、音调刚劲有力,富有鲜明的音乐个性。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热情豪放的形象和健美强悍的舞姿。接着音调下行发展,逐渐趋向柔和,并引出一段流畅悠扬的旋律,仿佛彝族姑娘们像仙女般从天而降,飘然加入这欢乐的群舞行列。这段优美的旋律是用“四指轮”的技法奏出的。“四指轮”是作者在琵琶上首创的一种新技法,它用右手食、中、名、小指连续轮一弦或一、二弦,解放出大指在三、四弦上挑出副旋律或节奏型,使音乐效果更为丰满、和谐,加强了琵琶的表现力。随着情绪的发展,音乐又转入节奏强烈的快板,在实行高低音区的色彩对比后,旋律以十六分音符上行实行,加强紧张度,结合轮拂手法,将乐曲推向最高潮,人们仿佛看到一群群围着篝火的青年男女正尽情地跳着欢乐的舞蹈,彝家山寨成了欢乐的海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3e6a07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