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潜心夜航(吴久宏)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点亮心灯,潜心夜航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11200) 吴久宏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那一年九月,怀揣着满腔热情和期盼,背上梦想,跨上了洪蓝中学的讲台。一声声轻脆的“老师好”、“老师早”,一张张纯朴的脸庞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教的是当时中考不考的生物学科,我曾经苦恼过,迷惘过,但却从未动摇过,退却过,放弃过。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己一定能为孩子们的天空添抹一簇缤纷。 走上讲台的第一年,在组织实验教学时,发现初中学生上实验课时往往抱着“好玩”、“热闹”的心理,结果是“高高兴兴进,一无收获出”,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大胆尝试,事先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演绎成探究性的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努力解决问题,然后是不断地产生新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于是经过酝酿整理,论文《定向质疑,引导探索,反馈运用》产生了,并在国家级生物学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发表,后被多家杂志转载。此时,我在想:我只是将课本的素材调整了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去实验,但效果却不同,静下心来,将自己的尝试原滋原味地写出来,居然也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原来教科研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高不可及的事!带着这一份初尝成功的喜悦,我从备课这一环节开始,充分研究大纲、教材、学情,审视自己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课堂的引入、过渡、设问、举例、反馈、检测,积累了丰富详实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而这些成了我进行教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01年8月,我调进省溧中工作,第一年两个高二班的生物教学和四个初一特色班的教学,首次走进高中课本,走进已经离我多年的高考试题,我显得非常的紧张,尤其是第一学期的几次月考绩所教班级与平行班级的均分和优分差距较大,我在想:同样45分钟,同样的课本,平行的班级,为何差距较大呢?接下来的日子,我走进了老教师的课堂:葛明政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实例,将难点各个击破,学生如沐春风;王建业、刘玉龙老师以他们多年的知识积淀,对知识点讲解到位、透彻;尤继友老师对习题的分析出神入化,将原本枯燥的题目演绎的栩栩如生,提升了学生的解题品质和能力;王正老师成功将现代媒体迎接生物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生物学对我们带来的无究魅力。他们的课堂给了我启发和触动: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还要有驾驭课堂、驾驭学生、驾驭课本的技巧!我深知,距离合格的高中教师的标准,我差距甚远!于是,我不断地听老教师课,从他们的课堂中寻找启发和灵感;课前认真分析教材,研读考试大纲,分析学情,在备课这一关上下大气力;课堂上,力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激趣、设疑、解疑、深化为课堂开展的主线,注重课堂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后,我跳入题海,买了大量的习题集,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尽快走出学生问题目时,自己挂黑板的尴魀。如果没有晚自习,我也坐在办公室,改好作业后,静下心来梳理一天的教学,想想今天课堂上有哪些精彩的片段,有哪些感觉比较舒服的地方,再想想,这堂课哪些地方处理不当,学生这堂课掌握的如何? 多少个夜晚,我远离了喧嚣人群,拥向那灯火阑珊处, 静静地品味白天课堂,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 摊开纸,一任思绪自由弛聘。2002年8月我入选高三教学,03,04、05、06届、07届连续五届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虽然教学压力很大、班级管理锁碎小事很多,但我从没放松过那一根弦,那就是:自我学习和教学反思。因为我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反思原来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它能够过滤自己的思想,使之变得更纯净更透明,像明月松间照,像清泉石上流,带人进入那超然清新的境地。教学反思是促进我自觉成长的催化剂,不断地鞭策我敢于怀疑自己, 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可以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的反思,记录自己平日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也是教师最简朴、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多年来,我养成了坚持写教学后记的习惯,养成了摘抄的习惯, 即使在洪蓝中学每月只有400多元工资的收入时,我每年都征订生物学科的四大名刊,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给我的课堂带来新的启发和生机,一句句朴实、真挚的话语给我带来思想的共鸣和共振,让我少走弯路,受益匪浅。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及时反思,身边处处都有教科研.这里我仅谈一例: 3年前,在连续两次的家长会签到本上,我均未看到某学生家长的姓名,这引起了我的重视。一天晚自习我找来了这位学生,询问父母亲未参会的原因。这位学生一言不发,看得出孩子心里非常矛盾。经过一番耐心说服,该同学失声痛哭,满脸委屈,抽泣着:“因为我的父亲是清洁工!”“清洁工有什么不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伟大的事业啊!”我耐心地劝导。“老师,你还记得,开学第一周,我作业未交,你在全班是怎样批评我的吗?你说:如果像我这样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做清洁工!”学生的话语,像一把重锺敲击着我的灵魂,我的血往脸上直涌,看着学生离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一句原本想激励学生的话语,由于没有注意说话的环境,把原本就很伟大的“清洁工”贬成了“低人一等”的另类,在无意识中伤害了这位学生的自尊,我深感内疚与自责,从这件事我吸取了吸训,整理了一篇题为《一句话,一辈子》的文章时时提醒自己,这篇文章随即也发表在中国德育学会的会报,国家级报纸《德育报》上。 科研兴教,教研兴校,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了我们更宽广的施展舞台和发挥空间。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这个神圣而古老的话题——师德。我认为倡导师德,首先要珍爱你的选择,你的拥有,你的课堂,你的学生。榜样们说,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师德。我个人的理解: 作为教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师德,因为这意味着教师是否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就得苦心经营,就得潜心研究,因为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天道酬勤,春的播种换来了秋的收获。近年来,有200多篇自己的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心得在杂志和报刊上与全国的同行分享,一项市级研究课题正进入结题阶段,另一项市级课题也已立项,正在研究和试验阶段。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教不研则枯,研不深则殆”,课堂教学这方舞台上,靠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靠的是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只有不断在这个舞台上跌倒爬起,历经磨炼,才能和学生一道演绎精彩,收获成功。多年来,我很少错过好课评比、教案评比、论文评比的机会,哪怕是校级的,因为我感受到每一次的参与,总让你在教学的舞台上多了一次锤炼和打造,总让你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我总是争取每一次县、校公开课的机会,请专家和老师们来会诊,多指不足,然后改进。上个月18日,接到县教研员通知,让我21日代表溧水县生物教师去高淳进行同题竞技,接到这个电话,心里有点慌,给我准备的时间只有3天,脑子里想到要进行客场作战,想到代表的是溧水县,倍感压力和紧张。但即然面临,向前冲是唯一的选择。幸运的是,在生物组全体同仁的帮助下,我渐渐地理清了教学思路,我们高二备课组的其他三位同事,对我的课堂细节提出了很好的参考意见,王正老师给我课件作了鼎力支持。21日的借班上课,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肯定,自己又多了一次锻炼和考验。每一次公开课和各种类型的评比活动,确实是累的,但收获有时也是意想不到的,机会有时不会等你,而你只有及时的把握和捕捉。 在教学之余,我深感知识的贫乏,因此倍感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充电的机会,我深知我是一个专科毕业生,并且是两年制的专科,工作两年后,我参加了江苏教育学院的本科函授学习来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08年5月,学校推荐我们参加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硕士的学习,这是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2d24ca05087632311212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