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 给加点字注音: ji ao 计较 名誉 y u c eng 从从容容 2. 解释下列词语: 精明:精细明察。 精细:精密细致。 德行:道德和品行。 圆通:(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一命呜呼:指死。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 文学常识: 胡适,现代诗人、学者。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 人家庭。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运 动。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一生著作很多,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本文选自《胡 适文集》。 三.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 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病根, 觉悟,铲除陋习。 期望中国人警惕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4 )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个性特点。 第二部分:(5—10)时间顺序介绍了差不多先生的事迹。 第三部分:(11 — 12)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效仿他。 四•写作特点: 1. 巧用反语的修辞方法。如把差不多先生说的话称为“格言”;一生没有功德却称赞他“真 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不是高僧却称他为“圆通大师”,增加文章的幽默感。 2. 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对国人的讽刺目的,引人深思,增强了讽刺色彩。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 标出句中的错别字并且改过来: A. 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侧所,一去不反了。 B. 母亲的心态十分松驰,总以善意揣测别人。 C. 走进歌唱着,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 D. 由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E. 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截犯往站外去。 F. 却仍克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 G. 使他乖乖地呈受了那药膏。 2.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A. 母亲就絮絮的答复起来。 B. 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 C. 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时时浮现在我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 D. 而我母亲也就把他带回家,俨然亲子相待。 二.现代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 ? ? 然而,你并没有 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 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 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 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 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 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 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 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 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 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 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 不鄙位卑,不薄弱小, 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 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 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 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竞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为人们所不见。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 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 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 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有了心,它便 1. 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 2. 从第六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1 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33dc8a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