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家长: 今天很高兴地代表各位校董、校领导和老师,欢迎你们到临汕头大学,和毕业的同学们共度重要和难忘的一刻。 我最近重读了胡适先生1924年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若真有其人,他早应是不在人世。 我认为胡先生笔下对中国人夸张的描绘虽不全面但发人深省,然而这家传户晓的人物,这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隻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脑袋但缺乏洞察力和没有层次思维的先生却依然活着,而且可能有特强的繁殖力。 现代科学至今还未找到人不死的灵丹妙方,何以独是差不多先生能成功存活於世? 也许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已变异为病毒,通过其散播,感染越来越多人。病毒强烈的僵化力使脑筋本质聪敏的人思想停滞不前,神志昏沉,虚度其既漫无目的也无所期待的庸碌日子。也许他还有发白日梦的本事,但缺乏追求梦想的意志,发酸地堕入无底的藉口世界以哄慰自己,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还在蔓延,慢慢侵蚀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体系、技术和经济。 当我重读这篇名着,令我惊骇的不仅是差不多先生可怜的愚昧,更糟是旁人接受如此荒谬的存在方式,还企图自圆开脱,这种扭曲式的浪费智慧行为足以令人哭泣。 医生常常说准确断症是痊愈的起点,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需凭仗自我驰骋超越,各位同学,如若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需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於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敢於积极,能经得起考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你们都知道我生长在离汕大约45分钟车程的地方,当年为了战乱,离乡别井的时刻我并不知道命运前景将会如何,我只知道在理性误区中是不可能建造信念或希望;终我一生,我将毫不含糊和不变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华彩和我血肉热切之心。 我是绝不会成为差不多先生,你们呢? 谢谢大家。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8628df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9.html